[发明专利]低气味PVC粒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296981.3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67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2 |
发明(设计)人: | 施一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以勒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23/06;C08L91/06;C08K13/04;C08K7/24;C08K7/26;C08K5/1515;C08K5/098;C08K5/103;C08K5/57;C08K5/101;C08K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3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味 pvc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气味PVC粒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聚氯乙烯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低气味PVC粒料,包括PVC树脂、增塑剂、稳定剂、除味剂、填料、润滑剂、炭黑;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除味剂包括椰壳活性炭10份、纳米多孔硅气凝胶2‑3份、丙烯酸‑2,3‑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0.6‑0.8份、蓖麻油酸锌3‑4份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1.5‑2.5份。本发明通过除味剂中具有多孔结构的椰壳活性炭以及纳米多孔硅气凝胶,与丙烯酸‑2,3‑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蓖麻油酸锌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配合时,可以有效吸附PVC在加工以及高温时释放的有害气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氯乙烯材料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低气味PVC粒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其原料包括PVC树脂、增塑剂、填料以及防老剂,因其价格便宜,因此应用很广泛。根据增塑剂的含量,可以将PVC材料分为无增塑剂(增塑剂含量为0)PVC、硬质PVC(增塑剂含量小于10%)、半硬质PVC(增塑剂含量为10-30%) 以及软质PVC(增塑剂含量大于30%),其中,软质PVC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内饰件上。
PVC树脂本身是无毒无味的,但是由于增塑剂的加入,会导致PVC制品容易产生气味,这是因为增塑剂中往往会存在未反应的醇类单体以及醛类化合物,这类物质的挥发会导致 PVC制品在使用时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此外PVC的热稳定性比较差,在50℃左右就会慢慢分解出氯化氢气体,当温度达到100℃时,除了会脱掉氯化氢气体以后,还会出现塑料制品的颜色加深直至黑化,而氯化氢气体对呼吸道有强刺激性,对眼、皮肤以及黏膜均有腐蚀性;严重影响到车内乘坐人员的健康,因此如何能降低PVC的气味,减少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味PVC粒料,其通过除味剂中多孔结构的椰壳活性炭以及纳米多孔硅气凝胶,与丙烯酸-2,3-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蓖麻油酸锌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配合时,可以有效吸附PVC在加工以及高温时释放的有害气体。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低气味PVC粒料,以重量份数计,包括PVC树脂50份、增塑剂30-40份、稳定剂1.5-2.5 份、除味剂0.1-0.3份、填料8-12份、润滑剂0.4-0.5份以及炭黑0.5-1.5份;
以重量份数计,所述除味剂包括椰壳活性炭10份、纳米多孔硅气凝胶2-3份、丙烯酸-2,3-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0.6-0.8份、蓖麻油酸锌3-4份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1.5-2.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剂可以提高PVC的热稳定性,降低其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气体的速度,减少刺激性气体的产生;除味剂中含有多孔结构的椰壳活性炭以及纳米多孔硅气凝胶,其与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蓖麻油酸锌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配合时,可以有效吸附PVC在加工以及高温时释放的有害气体;通过增塑剂、填料以及炭黑的加入,可以提高PVC制品的力学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味剂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椰壳活性炭、丙烯酸-2,3-环氧丙酯(Z,Z)-9,12-十八烷二烯酸、蓖麻油酸锌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浸入50-60℃的水中,浸泡10-20min后,对其研磨2-3h,过500-600目筛后,得到混合浆料;然后在80-90℃的温度下,烘干1-2h,得到混合物;向混合物中加入纳米多孔硅气凝胶,以1000-2000r/min的速度,搅拌30-40min,得到除味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除味剂的表面积,增大其对刺激性气体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的去除PVC在加工以及高温时释放的有害气体。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塑剂为偏苯三酸三辛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以勒橡塑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以勒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69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