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喷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7182.8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78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胡琳;朱小飞;庄春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倍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5/025 | 分类号: | B05B5/025;B05B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2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液机构 喷射机构 注射器 补液机构 管路连接 溶液盒 极化 喷液装置 喷射 驱动注射器 活塞 单向控制 加工方便 前后运动 驱动单元 相反电极 液体细化 装置成本 输出端 锥头孔 喷出 雾态 针筒 容纳 输出 补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液装置,该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导液机构、补液机构、喷射机构,导液机构包括注射器、驱动注射器上的活塞在针筒内前后运动的驱动单元,注射器的锥头孔作为导液机构的输出端与管路连接;补液机构包括容纳液体的溶液盒,溶液盒与管路连接的出口处设置有允许溶液盒内液体进入到注射器内的单向控制部,喷射机构用于将管路输出的液体喷出,喷射机构还包括设置喷射处的将溶液极化的部件。该发明的优点在于:喷射机构使得液体细化且极化,极化后的液体向相反电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雾态的喷射,并且补液机构还可以给导液机构补充溶液,导液机构通过简单的注射器即可以实现,该装置成本低,加工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喷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产品需要将液体细化,而怎么将液体变成极化的状态,现有技术还不能解决此技术问题,急需一种新的装置来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喷液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液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的导液机构、补液机构、喷射机构,所述导液机构包括注射器、驱动注射器上的活塞在针筒内前后运动的驱动单元,注射器的锥头孔作为导液机构的输出端与管路连接;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容纳液体的溶液盒,所述溶液盒与管路连接的出口处设置有允许溶液盒内液体进入到注射器内的单向控制部,所述喷射机构用于将管路输出的液体喷出,喷射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喷射处的将溶液极化的部件。
优化的,所述导液机构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一端部且用于固定针筒的第一固定部、安装在底座另一端部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安装有驱动活塞在针筒内来回移动的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的执行端通过连接部与注射器上的按手连接。
优化的,第一固定部包括与底座平行的第一压板,还包括均与底座垂直的第一承托板、第二承托板,第二承托板固定在底座上,第一承托板通过螺柱与第二承托板连接,第一承托板和第二承托板与针筒接触的面有防止针筒滑脱的凹槽,针筒端部的外套卷边贴合在第二承托板靠第二固定部的侧面上。
优化的,第二固定部包括与底座垂直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固定在底座的端部,第二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通过螺柱连接,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二固定板远离第一固定部的外侧面上,通过联轴器与作为执行端的丝杆连接。
优化的,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与丝杆螺纹匹配螺母法兰,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平行设置,位于丝杆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一导轨,在第一连接板和第二固定板上相应设置有导轨孔。
优化的,所述补液机构包括壳体、溶液盒、转向阀、带动转向阀转动的第五电机,壳体左右两侧开设有放置与喷射机构连接的管路的左通道和放置与导液机构连接的管路的右通道;转向阀包括第一工位和与该工位对应的第一导通部、第二工位和与该工位对应的第二导通部;当到达第一工位时,第一导通部的两端分别与喷射机构连接的管路和与导液机构连接的管路导通,当转向阀到达第二工位时,第二导通部出口处和导液机构连接的管路连通,导液管经过第二导通部与导液机构连接的管路导通。
优化的,第二导通部入口处的平面上设置有限位柱,壳体相对的位置设置有限位槽。
优化的,转向阀设置有第一导通部和第二导通部处的柱体为第一转向阀子部件,与联轴器连接且与第一转向阀子部件连接的柱体为第二转向阀子部件,第一转向阀子部件的圆柱体的直径大于第二转向阀子部件的直径,第二转向阀子部件上套有限位件,限位件包括内直径相同限位件第一部分和限位件第二部分,限位件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限位件第二部分,安装后,限位件第一部分位于壳体设置转向阀的槽内,且位于壳体和转向阀之间,限位件第二部分位于壳体的上方,限位件第一部分与壳体为过盈配合,并且下底面抵住第一转向阀子部件与第二转向阀子部件连接的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倍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倍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7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转向功能手持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电涂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