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萃取棒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7785.8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1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盛红;关亚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15/22 | 分类号: | B01D15/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萃取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萃取棒,该萃取棒由载体棒和固定相组成;载体棒由主体和分布在主体表面的凸起组成;主体为柱状体;凸起呈螺旋状分布,凸起的高度为0.1‑5mm;凸起的厚度为0.1‑2mm;主体和凸起可一体成型,也可通过螺栓或胶粘的方式连接;固定相涂覆在载体棒主体和凸起的表面。本发明采用表面带有凸起块的载体棒,大大提高了比表面积;同时凸起块呈螺旋状分布,有利于在搅拌萃取时消除死区;从而有利于提高萃取容量和萃取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相萃取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固相萃取的萃取棒。
背景技术
萃取搅拌棒(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SBSE)是由Erik Baltussen等人于1999年提出的,是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 extraction,SPM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样品前处理技术。该技术与固相微萃取一样具有简单、高效、快速、重现性好、绿色无溶剂等优点。它是在内封磁芯的玻璃管上均匀涂覆一层萃取固定相,利用萃取固定相涂层对样品中的目标分析物进行富集。通常为了获得更大的萃取容量,萃取搅拌棒的固定相厚度较大(一般大于60μm),这样就导致萃取平衡时间较长。
本发明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采用表面带凸起块的柱状体作为固定相载体,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萃取棒的比表面积,与传统萃取棒相比,在相同萃取容量的情况下,固定相厚度可以更薄,从而加快萃取速度。同时凸起块呈螺旋状分布,能有效防止搅拌萃取过程中死区的存在,提高固定相的萃取利用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萃取棒,由载体棒和固定相组成;载体棒由主体和分布在主体表面的凸起块组成;主体为直径为0.5-20mm的圆柱或边长为0.5-20mm的n-直棱柱,n大于等于3;凸起块为数量大于等于1的条状体;凸起块呈螺旋线状缠绕于主体外表面,且螺旋线的中心线与主体的中轴线重合;主体和凸起块可一体成型,也可通过螺栓或胶粘的方式连接;固定相涂覆在载体棒的外表面、即主体和凸起的表面,使主体和凸起块包裹于固定相涂层内。
所述主体为铁或镍等磁性材料制成的柱状体。
所述主体长度为1-100mm。
所述凸起块是垂直长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矩形或其他形状的长条状,所述凸起块沿主体径向的高度为0.1-10mm,厚度为0.1-10mm。
所述固定相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醚砜酮、聚酰亚胺、聚苯乙烯等高分子材料或活性炭、分子筛、Tenax等颗粒物材料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
本发明通过采用表面带螺旋状分布凸起块的柱状体作为固定相载体,制备的萃取棒具有以下两个优点:
1)萃取棒载体表面设置凸起块大大提高了萃取棒的比表面积,与传统萃取棒相比,在相同萃取容量的情况下,固定相厚度可以更薄,从而加快萃取速度,缩短萃取平衡时间。
2)凸起块呈螺旋状分布,能有效防止搅拌萃取过程中死区的存在,提高固定相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萃取棒示意图。
其中:1-载体棒,2-固定相,3-主体,4-凸起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77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致变色显示面板及电子纸
- 下一篇:一种高光泽耐划伤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