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和功能复合肥在审
申请号: | 201811299834.1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051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艳;苏盈盈;穆光远;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60 | 分类号: | C05G3/60;C05G3/8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高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治 植物 线虫 增效剂 功能 复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所述增效剂包括碱木素、生物酵素和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且所述碱木素、所述生物酵素和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的质量比为(5‑15):(1‑10):(1‑7)。本发明提供的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在能够正常使用农田肥料(可以为化学肥料)的前提下,不仅能有效解决植物根线虫危害,还能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治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及其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功能复合肥。
背景技术
植物根结线虫是一种高度专化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植物的根结线虫共有54种,其中比较常见的约为15种。根结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部,导致植株生长较弱,甚至出现发黄、枯死现象,严重时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根结线虫发生的因素,一是施肥不合理,过量盲目施用化肥,而有机肥使用不足,导致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减少,有害菌增多,土壤线虫繁殖增加;二是严重重茬,没有进行轮作交替;三是使用未经过充分腐熟的带有病原菌和虫卵的农家肥;四是土壤板结酸化,土壤酸度越大,线虫危害越严重。
根结线虫病,必须严格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着重抓好农业、物理防治措施,配合化学及生物防治,才能有效地预防其危害。单纯使用有机肥或功能微生物进行根结线虫防治,效率低且效果不佳。目前防治根结线虫主要靠施用化学农药,但是随着线虫危害呈现加重趋势,农药施用量也随之加大,使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在植物上的残留加重,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同时作物种植过程中,大量、长期的使用化肥来增产,使得土壤板结,土壤微生物环境严重破坏,肥力下降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及其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功能复合肥,旨在解决单纯使用有机肥或功能微生物进行根结线虫防治,效率低且效果不佳,同时也不能给植物提供均衡的营养,而现有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方法,造成农药大量残留,影响人体健康,而且农药费用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增效剂,所述增效剂包括碱木素、生物酵素和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且所述碱木素、所述生物酵素和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的质量比为(5-15):(1-10):(1-7)。
优选的,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选自淡紫拟青霉、放线菌、白僵菌、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的,所述增效剂由碱木素、生物酵素和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组成,且所述碱木素、所述生物酵素和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的质量比为(5-15):(1-10):(1-7)。
优选的,以所述增效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碱木素的含量范围为45-70%。
优选的,以所述增效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生物酵素的含量范围为15-30%。
优选的,以所述增效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的含量范围为15-25%。
以及,一种用于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的功能复合肥,所述功能复合肥包括本体复合肥和增效剂,所述增效剂包括碱木素、生物酵素和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且所述碱木素、所述生物酵素和所述抗线虫类功能微生物的质量比为(5-15):(1-10):(1-7)。
优选的,所述功能复合肥中,所述本体复合肥为复合肥颗粒,且所述增效剂包覆在所述复合肥颗粒表面。
优选的,所述功能复合肥的颗粒直径为2.00-4.75毫米。
优选的,以所述增效剂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碱木素的含量范围为45-7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2998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