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0089.8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9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宁;林燕;杨涛;胡继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0/12;C04B38/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王朋飞 |
地址: | 6140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透水混凝土包括93~97份的透水骨料、9~19份的一次用水和3~7份的二次用水;透水骨料包含胶凝材料、骨料及淀粉膜;胶凝材料包裹骨料,淀粉膜包裹胶凝材料;淀粉膜为质量分数为1%‑5%的淀粉膜溶液喷洒在胶凝材料外表面后干燥形成,淀粉膜溶液为改性淀粉溶于溶剂中得到。透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透水骨料平铺,喷洒一次用水,4~7分钟后,喷洒二次用水,最后振捣密实。通过本发明制备的透水混凝土,能有效解决现有混凝土质量波动大、运输成本高、余浆浪费及污染等问题,便于施工,对于用量较少的工程、维修工程或者在交通运输不便的地方施工的工程尤为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透水混凝土是采用单粒级粗骨料作为骨架,水泥净浆包裹在粗骨料颗粒的表面,形成的蜂窝状混凝土材料。作为一种环保、生态型的道路材料,具有透水性,能较快消除道路、广场积水,减轻城市排水负担;能使雨水迅速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的生态平衡;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盖的地面,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透水混凝土路面是一种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优良新技术,有利于生存环境的良性发展。
透水混凝土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良好的透水性,目前透水混凝土多采用现场搅拌施工方式,透水性和强度都得不到有效控制,采用拌合楼生产以及罐车运输的生产方式技术难度较大,且施工后混凝土质量波动大,质量事故率高。
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107365114A,公开日为2017年12月12日的中国发明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合搅拌运输的透水混凝土,所述适合搅拌运输的透水混凝土包括粗骨料和在所述粗骨料表面均匀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所述水泥基胶结料的各组分用量按重量比为:425或标号大于425的水泥:1份、减水剂:0.003-0.01份、硅粉:0.04-0.05份、淀粉醚:0-0.0003份、可再分散乳胶粉:0.0002-0.005份、纤维素醚:0.0002-0.001、缓凝剂:0.005-0.02份、水:0.25-0.35份和粉煤灰:0-0.1份。
上述技术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
(1)该技术方案中主要依靠纤维素醚的保水以及增绸作用,缓凝剂的延长透水混凝土凝固时间,淀粉醚的增绸作用,使运输时水泥浆体不下沉。通过该组分,延长搅拌运输的透水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使运输方便。该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虽然适当延长了透水混凝土的凝固时间,但是实际上现有技术中采用罐车运输可以达到该效果,对于长距离的运输,如果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使用罐车,依然会存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凝固的现象。
(2)若采用罐车运输,会产生一定的余浆,成本高且会造成浪费和污染。
(3)可以延长凝固时间,但是透水混凝土的质量波动也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解决透水混凝土质量波动大、运输成本高、余浆浪费及污染等问题,并且便于施工,对于用量较少的工程、维修工程或者在交通运输不便的地方施工的工程尤为便捷。
本发明是通过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93~97份的透水骨料、9~19份的一次用水和3~7份的二次用水;所述透水骨料包含胶凝材料、骨料以及淀粉膜;所述胶凝材料均匀包裹骨料,所述淀粉膜包裹胶凝材料;所述淀粉膜为质量分数为1%-5%的淀粉膜溶液喷洒在胶凝材料外表面后干燥形成,所述淀粉膜溶液为改性淀粉溶于溶剂中得到;所述一次用水用于分解淀粉膜,所述二次用水用于使胶凝材料发生水化反应。
所述溶剂为1,4-二氧六环、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或丙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嘉华特种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00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