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澄清池及其污泥回流和颗粒载体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1191.X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96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杨燕华;籍文法;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钘;郝东晖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澄清 及其 污泥 回流 颗粒 载体 回收 方法 | ||
1.一种澄清池,包括:
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
以及在原水进口和清水出口之间依次连接的:
混凝池,用于加入混凝剂,使其与原水混合;
接触反应池,用于原水与助凝剂混合进行接触反应;
絮凝池,用于继续反应结成絮状颗粒;和
澄清沉淀池,用于使絮状颗粒团聚,形成沉淀,
其中,所述澄清池还包括在澄清池上部的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该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循环污泥入口用于接收循环利用的污泥,分离载体颗粒出口用于将分离回收后的载体颗粒重新投入到接触反应池中;以及设置在循环污泥入口和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之间的倾斜底部,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的高度高于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处的端部的高度,分离载体颗粒出口设置在接触反应池上方,倾斜底部的在循环污泥入口处的端部距离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高度为H,
其中,在分离载体颗粒出口侧还设置有分离泥浆出口以及从分离泥浆出口延伸到分离泥浆排出端口的分离泥浆管道,分离泥浆管道具有水平支管,水平支管处设置有调节阀,用于调节分离泥浆排出端口处的排泥量、排泥液位与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液位差ΔH1以及澄清池的液位与载体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位的液位差ΔH2,ΔH1调节为ΔH2的2~5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所述澄清池还包括污泥回流提升装置,用于将澄清沉淀池内沉积的包含载体的污泥运送到循环污泥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澄清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多个泥斗,每个泥斗设置一个污泥回流提升装置,泥斗侧面具有坡度,所述坡度不小于5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污泥回流提升装置为气提泵,包括污泥提升管,压缩空气进气管,排泥管,鼓风机和压缩空气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在调节阀下游设置有虹吸破坏装置或溢流水箱,用于保持稳定的液位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倾斜底部的斜率为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澄清池,其中,分离的载体颗粒出口上方设置有淹没堰,其形成分离的载体颗粒出口的上边缘以及分离的污泥出口的下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4-7中任一项所述的澄清池,其中,根据所述澄清池的处理水量确定循环利用载体量,然后确定气提泵的流量为Q,根据载体颗粒的尺寸确定沉积速度为V0,如果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液体水平流速为u,则L大于等于(H/V0)*u。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澄清池,其中,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横截面积为S,S等于Q/V0,在L大于等于(H/V0)*u的前提下,可根据澄清池的尺寸设置载体颗粒分离回收装置的长宽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伊士水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119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