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1302.7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9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于正林;胡志;周骢;王晓龙;杨美洁;宋浩;杨红生;周毅;张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4 | 分类号: | A01K61/54;A01K63/00;A01K63/04;B01D3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白振宇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贝类 苗种 中间 培育 开放 充气式 上升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利用本装置的培育方法大大节约了水电资源,稚贝生长率比传统方法提高20%‑50%、存活率高达90%以上,节约海水和饵料均可达7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庞大的海水贝类养殖产业,贝类养殖是海水养殖产业的重要一员,其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80%。常见的双壳贝类如蛤蜊、牡蛎和扇贝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工养殖技术不断发展,高效率的工厂化育苗方式受到更多的重视,贝类增养殖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部分。
在双壳贝类工厂化育苗过程中,稚贝的中间培育是一个关键技术。研究表明,壳长300-1000μ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低于10%,而壳长3mm的稚贝在野外培育成活率可高达85%以上。因此,如何提高稚贝在变态后到生长至3mm阶段的成活率和生长率对稚贝的中间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人工育苗大多采用池底无沙培育的方式,稚贝均积聚在池底,这种培育方式具有生长缓慢、死亡率高、饵料利用率低等缺点。随着近几年技术的发展,上升流系统开始被用于稚贝的中间培育,利用自下而上的垂直水流流过稚贝,给稚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海水和饵料,大大提高了稚贝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同时,上升流具有易于维护、有效利用养殖空间、较长使用寿命和节约成本等优点。现有技术采用的上升流工作原理如图1,通过高水位的高压使水进入储水池中,水流自下而上通过稚贝,然后直接排掉,以此达到上升水流。此方法虽然可以有效提高稚贝存活率和生长率,但水流排出后不再回收,大大浪费了水资源和饵料资源,提高了培育成本。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7207906095.4公开了一种水蛭上升流循环水养殖系统,包括水上平台和养殖区;水上平台包括纵横交叉而成的支架、设于支架底部的浮箱和固定在支架上表面的踏板;养殖区包括排水槽、推流泵和若干个养殖箱,养殖箱设置在支架上,排水槽设在养殖箱之间,其特征在于:浮箱上设有充气孔和泄气阀;养殖箱包括箱侧壁和金属网状的箱底;箱侧壁的上部设有第一通孔;排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通过出水管进行固定连接;排水槽侧壁的下部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推流泵之间通过三通进行连接。此实用新型利用推流泵使得外部水自动流入到养殖箱中,同时设置气泵增加水中的含氧量,此系统虽然解决了养殖箱内水流的循环问题,使养殖箱内的水流时刻处于流动状态,增加了水中含氧量,但是通过推流泵来促进整个系统的水循环,其耗电量则会大大增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及其培育方法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约水资源、减少电能损耗、稚贝生长快、存活率高的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用来中间培育双壳贝类的稚贝,解决现有稚贝中间培育装置浪费水资源、耗电量高、稚贝存活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双壳贝类苗种中间培育的开放充气式上升流培育装置,包括培育管、过滤网、充气装置,所述培育管为整个装置的最外层,培育管两端开口,所述过滤网有两层,两层过滤网将培育管内部分为上部、中部、下部,两层过滤网中间部分为中部,为培育区域,充气装置位于上层过滤网上端,在培育管上端设有出水口,培育管的下端设有进水口。
进一步地,上部与中部的高度比为2:1。
进一步地,培育管中部的高度至少为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1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