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豆收获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1405.3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8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毅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毅嘉 |
主分类号: | A01D17/00 | 分类号: | A01D17/00;A01D33/08;A01D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7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拣装置 车斗 收集装置 铲板 刮板输送装置 隔板 土豆收获机 工作装置 出料口 辊筒 拉钩 下端 土豆 自带动力 一分为二 导流板 带轮 分拣 归类 拉车 拉环 自带 车轮 | ||
本发明公开本一种土豆收获机,包括工作装置和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装置包括机壳、铲板、刮板输送装置、分拣装置、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车轮、拉环,铲板位于机壳左侧下端,刮板输送装置下端紧挨着铲板并且倾斜60°角固定在机壳上,分拣装置包括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由辊筒平行排列组成,第一分拣装置的辊筒间隔大于第二分拣装置,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上设有导流板;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带隔板的带轮车斗和拉钩,隔板将车斗一分为二,拉钩位于车斗前端。实用型的优点有:自带动力,对拉车要求低,带有分拣功能,将土豆按大小归类,自带土豆收集装置,省去了后期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豆收获机。
背景技术
土豆可以说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食物,土豆和其他农作物不同,土豆是生长于土壤里,所以在收获方法也比较特殊,现有的土豆收获机本身没有动力源,工作装置的动力也需要拉车提供,对拉车要求高,而且,收获的土豆直接排到田地上,还得手工去装车,土豆的大小不一,现有的土豆收获机没有分拣功能,大小不一的土豆混在一起,影响美观和出售情况。因此,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土豆收获机,自带动力,对拉车要求低,带有分拣功能,将土豆按大小归类,自带土豆收集装置,省去了后期的处理。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土豆收获机,包括工作装置和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装置包括机壳、铲板、刮板输送装置、分拣装置、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车轮、拉环、牵引架、柴油机,所述铲板位于机壳左侧下端,所述刮板输送装置下端紧配合所述铲板并且倾斜60°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柴油机位于刮板输送装置下方,且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牵引架位于机壳前端,所述分拣装置包括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所述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均由辊筒平行排列组成,所述第一分拣装置的辊筒间隔大于第二分拣装置的辊筒间隔,所述第一分拣装置和第二分拣装置上均设有导流板,所述第一分拣装置上的导流板与第二分拣装置上的导流板相互交叉,与轴线夹角45°,所述第一分拣装置倾斜30°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第二分拣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分拣装置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拣装置正下方,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分拣装置尾部,所述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分拣装置尾部,所述车轮安装在所述机壳右端,所述拉环固定在机壳尾部;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一个带隔板的车斗和拉钩,所述隔板将所述车斗一分为二,且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料口和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拉钩位于车斗前端,所述收集装置和所述工作装置通过所述拉钩与所述拉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拣装置的辊筒间隔为13-20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分拣装置的辊筒间隔为8-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自带动力,对拉车要求低,带有分拣功能,将土豆按大小归类,自带土豆收集装置,省去了后期的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土豆收获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土豆收获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土豆收获机的机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壳、2.铲板、3.刮板输送装置、4.第一出料口、5.第二出料口、6.车轮、7.拉环、8.牵引架、9.柴油机、10.第一分拣装置、11.第二分拣装置、12.辊筒、13.导流板、14.隔板、15.车斗、16.拉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给出的实施例拟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内容对本发明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毅嘉,未经赵毅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14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