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2121.6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16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夕仁;周淼;王晓哲;崔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20/02 | 分类号: | F28D20/02;F28D20/00;F28D15/02;F28F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腔体 换热介质 保温层 相变蓄热换热器 蓄热介质 循环泵 体内 蓄热换热器壳体 蓄热 蓄热换热器 负压状态 管道连通 壳体内部 热量传递 热量交换 雾化喷淋 箱体上部 真空状态 换热管 孔板 热管 | ||
1.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换热器壳体,所述蓄热换热器壳体内部设置保温层,所述保温层内部的腔体被孔板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腔体内设有蓄热介质,下部分腔体内设有换热介质;所述下部分腔体通过管道连通至上部分腔体的顶部,所述管道上设有循环泵,所述保温层内部的腔体呈真空状态或负压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换热管束,所述换热管束一端与热源或者冷源进行换热,另一端通入下部分腔体内,与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为热管或者换热管,换热管束内设置载热工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束包括两个不等径的同心圆管,同心圆管的内管内部设置载热工质,同心圆的外管与热源或者冷源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常温下为液体,所述换热介质的沸点低于流入载热工质的温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介质为能够储存热能的化学材料,包括:显热蓄热材料、相变蓄热材料、热化学蓄热材料或者吸附蓄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蓄热介质选用相变蓄热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介质分别设置在若干蓄热球或蓄热管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板下方设置托臂,托臂与保温层内部的腔体内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一端与下部分腔体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上部分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管道顶部出口设置雾化喷嘴。
10.一种新型的相变蓄热换热器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热时,高温热源通过换热管束将热量传递至换热介质,换热介质由液态蒸发为气态,气体通过孔板进入上部分腔体,与上部分腔体中的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后冷凝,形成液滴滴落至下部分腔体;重复上述过程,直至达到能量平衡;
放热时,低温冷源通过换热管束将冷量传递至换热介质,换热介质被冷却,通过循环泵输送至上部分腔体顶部,溶液经过喷嘴雾化,喷淋至上部分腔体内,被相变蓄热球或蓄热管加热,受自然重力作用,吸收热量后的换热介质滴落至下部分腔体;换热介质的热量通过换热管束被带出相变蓄热换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212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