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以及实施其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3713.X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7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伦辉;王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0 | 分类号: | C10B57/00;C10B57/04;C02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景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2 | 代理人: | 李芳 |
地址: | 0124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解残渣 含油率 含油污泥 混合浆液 反应釜 制备 含氮有机物 破碎预处理 土壤改良剂 有机物处理 氧化剂 持续搅拌 环境友好 混合溶液 脱水处理 预定粒径 含碳量 燃料棒 修复剂 有机物 可用 热解 移入 肥料 筛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以及实施其的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热解残渣进行筛选和破碎预处理,得到满足预定粒径的热解残渣;S2、将热解残渣、热解水和氧化剂混合并搅拌,得到混合浆液;S3、将混合浆液移入反应釜内,并在预定温度持续搅拌预定时间;S4、打开反应釜,清理热解残渣;S5、将热解残渣脱水处理。由此,通过设置混合溶液,可以有效降低热解残渣含油率,残渣中的有机物处理彻底,处理后的残渣几乎不存在有机物类物质,收集到的残渣含碳量较高,可以用于制备肥料、土壤改良剂、修复剂,也可用于制备燃料棒等,从而能把残渣中的含碳和含氮有机物氧化成环境友好的CO2和N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以及实施其的系统。
背景技术
热解由于其经济和环保性正逐渐被用于处理有机污染物和其他粘性含碳物料,如:含油污泥、工业污泥、市政污泥、有机污染土壤等。在热解过程中,物料中可被裂解的有机物以油和气的形式被释放,而剩下不能被裂解的最终形成热解固渣。这些产物按需求制成可回收、易利用、易运输及易储存的能源形态,可供热发电或用作化工及其它产业的原料。由于物料和热处理工艺的差异,热解后的残渣可能在有机物的残留率上满足不了残渣资源化利用的环保要求。对含油污泥热解固渣含油率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不同的要求。
含油污泥的热解采用的反应器形式多样,如移动床、固定床、流化床、烧蚀床和回转窑等,其中工业生产以固定床、回转窑和旋转床为主。各种热解方式一般都有其要实现的特定目的,要么以处理含油污泥为主,降低其含油率;要么回收热解产物中的某几种主要物质(如热解油、热解气等)。
各种含油污泥热解装置在热解过程中,由于温度、装置、结构及工艺等差异,热解后的残渣含油率并不都很理想,残留石油烃总量这一项可能超过国家或地方对热解残渣资源化利用的标准。既影响了热解技术的推广运用也限制了热解残渣资源化利用。
经过热解后绝大部分的有机物被裂解,残渣中的量相对较少,未被裂解的主要是高分子量、高沸点石油类有机物,这些残留的有机物有的仍然具有毒性,超出再利用限值的残渣仍不能资源化再利用,只能按焚烧、填埋等传统的方式处理。
热解后残渣含油率达不到相关要求,采用焚烧继续处理热解残渣,虽然能彻底去除残渣中残留的有机物,实现最大减容和减量。但是热解残渣热值较低,需要按一定比例掺混生物质、煤粉等高热值燃料才能燃烧,不仅需要增加外购能源成本,而且燃烧过程易产生二次污染,增加尾气处理难度。
热解后残渣的填埋处理是一种较为经济的处理方法,但易存在二次污染转移的风险,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该方法可以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可以降低污染处理成本。
本发明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实施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的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降低含油污泥热解残渣含油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热解残渣进行筛选和破碎预处理,得到满足预定粒径的热解残渣;S2、将热解残渣、热解水和氧化剂混合并搅拌,得到混合浆液;S3、将混合浆液移入反应釜内,并在预定温度持续搅拌预定时间;S4、打开反应釜,清理热解残渣;S5、将热解残渣脱水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港原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3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