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3743.0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8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罗海燕;戴明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8/06 | 分类号: | H04W28/06;H04W28/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宿主节点如何获知终端的高层支持的通信制式的问题。所述方法包括:第一IAB节点生成包括第一指示以及第一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处理第一净荷的通信制式;通信制式包括第一制式或者第二制式;第一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给宿主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无线回传链路工作在第二制式。宿主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根据所述第一指示所指示的通信制式处理所述第一净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移动通信(5th generation,5G)针对网络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如:容量指标提升1000倍、更广的覆盖需求、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等。为满足5G的这些要求,运营商利用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组网。在利用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进行组网的过程中,为了降低光纤部署成本以及部署难度,采用了设计灵活便利的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技术,即接入链路(access Link)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避免光纤部署,降低部署成本,提高部署灵活性。其中,采用IAB技术的组网可以称为IAB网络。
在IAB网络中,终端的高层(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或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协议层)生成数据(或信息)后,可以将数据(或信息)通过接入链路发送给中继节点(或者称为IAB节点),由中继节点将终端的数据或信息通过回传链路发送给宿主节点(IAB donor或称为宿主基站)。其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可以经过一个或多个IAB节点。IAB节点和宿主节点之间的回传链路可以工作在5G空口制式,即通过新空口(new radio,NR)传输。终端的高层可以支持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制式或者NR制式,终端和IAB节点之间的接入链路也可以工作在5G空口制式,还可以工作在其他通信制式,如:可以工作在LTE制式或者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或者侧行链路(sidelink)制式等,即终端的高层支持的通信制式与接入链路工作的通信制式可以相同或不同,接入链路工作的通信制式与回传链路工作的通信制式可以相同或者不同。接入链路和回传链路工作的通信制式不同这种场景可以称为跨制式IAB场景。
在跨制式IAB场景中,宿主节点如何获知终端的高层(如:PDCP层或RRC层)支持什么样的通信制式(LTE制式或者NR制式),以便宿主节点将接收到的数据(或信息)送入对应的通信制式进行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宿主节点如何获知终端的高层支持的通信制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以解决宿主节点如何获知终端的高层支持的通信制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IAB节点生成包括第一指示以及第一净荷的第一数据包;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处理第一净荷的通信制式;通信制式包括第一制式或者第二制式;第一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给宿主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无线回传链路工作在第二制式。示例性的,第一净荷可以为终端发送给第一IAB节点的RRC消息。
基于第一方面的方法,可以由第一IAB节点向宿主节点发送第一指示,指示处理第一净荷的通信制式,因第一净荷可以为终端通过第一IAB节点转给宿主节点的消息,宿主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指示获知终端具体采用哪种通信制式生成第一净荷或其他消息(如:用户面数据等),后续,当接收到该终端的用户面数据或其他消息时,根据第一指示所指示的通信制式对接收到的用户面数据或其他消息进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37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