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涉及热轧带钢尾部轧制时的活套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4789.4 | 申请日: | 2018-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2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军;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1/12 | 分类号: | B21B41/12;B21B37/7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巧婵 |
地址: | 24304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套控制 等待位 抛钢 轧制 热轧带钢 降速 修正 带钢尾部 固定补偿 控制方式 扰动 上游 前机架 修正量 活套 拉套 甩尾 叠加 | ||
本发明适用于活套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涉及热轧带钢尾部轧制时的活套控制方法,方法如下:当带钢尾部进入当前机架的设定抛钢区域时,控制活套进行降套,整个降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于活套控制位置至第一等待位间的降套控制,通过在PI增益的基础上叠加补偿值来增大上游机架的降速修正量;第二阶段:用于第一等待位至第二等待位间的降套控制,采用固定补偿修正速度对上游机架进行降速修正;第三阶段:控制第二等待位至当前机架抛钢段的降套时间。将整个降套过程细分为三个阶段,基于不同阶段的降套控制方式采用不同的补偿方案,来达到拉套加张的效果,克服抛钢带来的扰动,提升尾部张力,从而改善甩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轧活套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涉及热轧带钢尾部轧制时的活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热连轧的轧制过程中尤其是极限薄规格(2.0mm以下)板带的轧制中,带尾在精轧机架抛钢过程中常常出现跑偏、甩尾导致烂尾甚至堆钢。提高尾部轧制的稳定性,减少极限规格的烂尾率,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产品质量都意义重大。
甩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为:带钢尾部张力的损失造成的跑偏失控,当带钢在中部稳态轧制时,七个机架将带钢绷直,张力控制稳定而充足。但当上游机架抛钢时,带钢的整体张力随之减小,并且减小的幅度随抛钢机架的递增而递增,加之前机架抛钢钢带套量的突变和薄规格机架尾部速度的提升,进一步加剧了张力的损失,致使带钢在后机架的甩尾、烂尾、甚至跑偏堆钢。现有的活套控制往往无法充分弥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张力损失,致使带钢在后机架的甩尾、烂尾、甚至跑偏堆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涉及热轧带钢头部的活套控制方法,提高带钢尾部在精轧机架内轧制及抛钢时的稳定性,减少带钢甩尾、烂尾、甚至跑偏堆钢现象的发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涉及热轧带钢尾部轧制时的活套控制方法,该方法具体如下:
当带钢尾部进入当前机架设定的尾部控制区域时,控制活套进行降套,整个降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降套控制:用于活套控制位置至第一等待位间的降套控制,通过在PI增益的基础上叠加补偿值来增大上游机架的降速修正量;
第二阶段的降套控制:用于第一等待位至第二等待位间的降套控制,采用固定补偿修正速度对上游机架进行降速修正;
第三阶段的降套控制:落套阶段的时间控制,即控制第二等待位至当前机架抛钢段的降套时间。
进一步的,检测带钢尾部是否进入i#机架设定的带钢尾部控制区域,检测方法具体如下:
计算带钢尾部距i#机架的距离Yi;
若带钢尾部距i#机架的实际距离Yi小于Li时,则判定带钢尾部进入i#机架设定的带钢尾部控制区域,其中,Li为i#机架设定的尾部控制起始位置到i#机架的距离。
进一步的,带钢尾部距i#机架距离Yi的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Yi=Yi-1*Fi-1+D(i-1)i
其中,D(i-1)i为第(i-1)#机架到第i#机架的距离,Fi-1为第(i-1)#机架的下压率,vs为带钢线速度,D0为第一组热检到1#机架的距离,t为带钢尾部离开第一组热检的时长。
进一步的,基于钢种及轧制钢种的厚度来设定第三阶段的落套时间。
本发明提供的涉及热轧带钢尾部轧制时的活套控制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4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钢轧制延长吐丝管寿命的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挤出管外壁净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