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絮凝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4948.0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32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526299 广东省肇庆市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絮凝剂 粉煤灰 掺杂改性 生活污水处理 有机扩孔剂 高温焙烧 碱性溶液 生活污水 微细粘土 污水处理技术 保温反应 表面包覆 处理效率 多孔结构 改性处理 孔隙结构 絮凝效果 低用量 滤渣 制备 过滤 污水处理 表现 | ||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絮凝剂,用于制备所述絮凝剂的原料包括,掺杂改性粉煤灰、含铝的碱性溶液、有机扩孔剂和经过高温焙烧处理的微细粘土;其中,每100g掺杂改性粉煤灰与800~1000mL含铝的碱性溶液混合,并加入12~18g有机扩孔剂和15~40g经过高温焙烧处理的微细粘土混合,经过保温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所述的絮凝剂;本发明提供的絮凝剂,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处理,丰富其孔隙结构,并进行掺杂改性,同时进一步的在其表面包覆多孔结构,提高其比表面积,将其作为污水处理用絮凝剂,能够在低用量时即表现出较好的絮凝效果,从而有效的降低生活污水的处理难度,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絮凝剂。
背景技术
生活污水是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废水,主要来源于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如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商店、公共场所及工业企业卫生间等。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虫卵和肠道传染病毒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极不稳定,容易腐化而产生恶臭。细菌和病原体以生活污水中有机物为营养而大量繁殖,可导致传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排放前必须进行处理。
在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了除去或降低水中的浊度或悬浮物,使其产生大颗粒的凝聚体,加快污水中的杂质和污泥的沉降速度,通常采用在污水中加入絮凝剂。一般来说,絮凝剂包括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大类。无机絮凝剂主要由铝盐和铁盐两种,如硫酸铝、聚氧化铝、氯化铁和硫酸亚铁等;有机絮凝剂按其带电性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主要由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阴离子型)、聚乙烯基亚胺(阳离子型)、聚环氧乙烷、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等。
絮凝剂的品种繁多,从低分子到高分子,从单一型到复合型,总的趋势是向廉价实用、无毒高效的方向发展。无机絮凝剂价格便宜,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虽然用量少,浮渣产量少,絮凝能力强,絮体容易分离,除油及除悬浮物效果好,但这类高聚物的残余单体具有“三致”效应(致崎、致癌、致突变),因而使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絮凝剂,降低生活污水的处理难度,提高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生活污水处理的絮凝剂,用于制备所述絮凝剂的原料包括,掺杂改性粉煤灰、含铝的碱性溶液、有机扩孔剂和经过高温焙烧处理的微细粘土;
其中,每100g掺杂改性粉煤灰与800~1000mL含铝的碱性溶液混合,并加入12~18g有机扩孔剂和15~40g经过高温焙烧处理的微细粘土混合,经过保温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所述的絮凝剂。
优选的,所述掺杂改性粉煤灰的制备方法包括:
(1)将粉煤灰研磨细化并过40~60目筛,加入粉煤灰重量1.5~2倍量的氧化性介质,搅拌混合30~40min,待混合物体系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粉煤灰重量0.3~0.6倍量的碳粉,混合均匀后将其鼓入电热转炉中,在惰性气体氛围中升温至1400~1500℃进行炭化处理,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得到改性粉煤灰;
(2)向改性粉煤灰中加入有机钛酸酯,超声处理15~30min,接着在80~120℃条件下密闭反应3~5h,得到所述的掺杂改性粉煤灰。
优选的,所述含铝的碱性溶液为偏铝酸钠、偏铝酸钾或偏铝酸钠与偏铝酸钾按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有机扩孔剂选自烷基酚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油酸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硬脂酸聚氧乙烯酯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经过高温焙烧处理的微细粘土的粒度为200~5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49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