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4949.5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5G3/04;C09K101/00;C09K10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2 | 代理人: | 李德胜 |
地址: | 526299 广东省肇庆市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性土壤改良剂 土壤 酸性土壤 复合微生物菌剂 土壤改良技术 微循环 钙镁磷肥 营养元素 草木灰 赤泥粉 胶结料 磷石膏 铝元素 重量份 淋溶 铝毒 脱铝 吸附 固化 土质 根治 农作物 改良 增产 重建 补充 | ||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脱铝赤泥粉50~75份、磷石膏15~30份、草木灰5~10份、钙镁磷肥5~1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5~1份、胶结料10~25份;本发明提供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对酸性土质进行针对性的改良,特别是能够根治酸性土壤中因淋溶作用而无法实现营养元素固留的弊端,有效固定酸性土壤中的铝元素,避免铝毒对土壤的影响;同时对土壤中的极度缺乏的钾、镁、钙进行补充,对氢、铝进行吸附固化,有效降低土壤的酸性程度,重建土壤微循环,确保农作物的增产增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
背景技术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了植物的生长。例如,世界陆地表面大面积盐碱土中有高浓度的盐分;酸性土壤中有高浓度的H+,Al3+,Mn2+和Fe2+等;淹水土壤中有过量的还原性物质和Fe2+等;石灰性土壤中缺乏足够的有效磷、铁和锌等。这些具有植物生长障碍因素的土壤称为逆境土壤。逆境土壤分布的面积广泛,而且改良难度大,因此,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酸性土壤是低pH值土壤的总称,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灰化土等,酸性土壤地区降水充沛,淋溶作用强烈,盐基保护度低,酸度较高,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开发了多种土壤改良剂,致力于土壤的改良研究。矿物材料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领域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机械破碎可以减小矿物的粒径,以达到较高的比表面积,从而利用表面吸附作用去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有害物质;目前,对矿物材料的改性主要包括:1)矿物材料的表面积改性;2)孔道结构改性;3)表面活性改性。赤泥作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矿物废弃物,赤泥颗粒对水体中金属离子和非金属成分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因此,将具有净化能力的赤泥进行改性利用于土壤修复中,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能够解决土壤复合污染的问题,达到一定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如申请号为“CN20171144358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赤泥土壤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使得在使用该土壤改良剂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吸附时,能够显著降低重金属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赤泥大量堆存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有效降低土壤的酸性程度,提高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固含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酸性土壤改良剂,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脱铝赤泥粉50~75份、磷石膏15~30份、草木灰5~10份、钙镁磷肥5~10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5~1份、胶结料10~25份。
优选的,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脱铝赤泥粉60~70份、磷石膏20~25份、草木灰7~9份、钙镁磷肥7~9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6~0.8份、胶结料15~20份。
优选的,所述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脱铝赤泥粉65份、磷石膏22份、草木灰8份、钙镁磷肥8份、复合微生物菌剂0.7份、胶结料18份。
优选的,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选自硫酸还原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沙雷氏菌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的胶结料为羟甲基淀粉。
优选的,所述酸性土壤改良剂的粒径为0.2~1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肇庆中奥检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494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