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5168.8 | 申请日: | 2018-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02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钊河;李汯锜;李智聪;欧阳启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H02N2/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臂 传动轴 活动端 能量回收装置 预设 单向离合 摇臂式 发电机 压缩 恒定 活塞缸机构 背向运动 补偿能量 弹力补偿 动力输出 回收组件 能量回收 输出功率 推动摇臂 相向运动 转动阻力 解锁 开度 锁止 拉扯 转动 锁定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背向运动时,第一部件拉扯摇臂运动,摇臂的活动端朝第一预设方向运动,单向离合组件解锁并允许摇臂的活动端与传动轴产生相对运动;而当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相向运动时,第一部件推动摇臂运动,摇臂的活动端朝第二预设方向运动,单向离合组件锁止使摇臂的活动端与传动轴锁定,因此传动轴在摇臂的驱动下转动,传动轴将动力输出至发电机;由于发电机在不同的输出功率下的转动阻力并非恒定,弹力补偿组件的调节阀适时调节其开度,进而改变活塞缸机构的压缩阻力,以补偿能量回收组件的压缩阻力的变化,使该能量回收装置的总压缩阻力处于某一预设的阻力值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量回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的悬架系统中由于弹性元件受冲击产生震动,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安装减震器,以衰减震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液力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当车架(或车身)和车桥间震动而出现相对运动时,减震器内的活塞上下移动,减震器腔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一个腔经过不同的孔隙流入另一个腔内。此时孔壁与油液间的摩擦和油液分子间的内摩擦对震动形成阻尼力,使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再由减震器吸收散发到大气中。然而,该类减震器的将汽车震动能量转化为油液热能的效率有限,导致其滤震效率难以再提升。而且,即便车辆在城市的铺装道路上行驶,也仍然会产生大量的颠簸,减震器吸收并转化的汽车震动能量较多,如果能够将汽车震动能力进行回收,那么车辆的能源利用率将会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以解决传统减震器滤震效率不足且无法回收汽车震动能量的问题。
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摇臂式等阻能量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能量回收组件、弹力补偿组件和蓄电装置;
所述能量回收组件包括发电机、增速装置、传动轴以及摇臂,所述发电机和蓄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增速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发电机,输入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所述摇臂的固定端转动连接于第二部件,所述摇臂的活动端通过单向离合组件传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且所述摇臂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相对运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摇臂的活动端朝第一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单向离合组件解锁并允许所述摇臂的活动端与传动轴产生相对运动;所述摇臂的活动端朝第二预设方向运动时,所述单向离合组件锁止使所述摇臂的活动端与传动轴锁定,所述摇臂驱动所述传动轴以迫使所述传动轴转动;
所述弹力补偿组件包括油箱以及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活塞缸机构,所述活塞缸机构上具有连通于所述油箱的单向进油油路和单向排油油路,所述单向排油油路上设有通过一作动器调节阀口开启面积的调节阀。
作为优选的,所述活塞缸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一部件的油缸以及固接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活塞,所述单向进油油路和单向排油油路均连通于所述油缸。
作为优选的,所述单向离合组件包括通过单向离合器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传动部,所述摇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呈杆状结构,所述传动部的一端通过所述单向离合器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轴,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摇臂的活动端
作为优选的,所述传动部呈回转体结构,其与所述传动轴同轴设置,且所述摇臂的活动端转动连接于所述传动部的端面。
作为优选的,所述单向离合组件包括连接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齿轮以及通过单向离合器转动连接于所述摇臂的活动端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未经倍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1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阻尼器用活塞内置容积补偿结构
- 下一篇:一种抗侧向力调校悬架支柱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