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逆阻IGBT的芯片及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5722.2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吴郁;何紫东;龚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孔槽 隔离区 逆阻IGBT 芯片边缘 集电极 芯片 硼离子 终端区 衬底 背面 芯片面积利用率 物理气相淀积 高压器件 横向扩散 厚度影响 芯片背面 漏电流 放入 内壁 制造 环绕 隔离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阻IGBT的芯片及制造方法。本发明在芯片边缘区制作孔槽与芯片背面集电极P+区相接触,采用物理气相淀积,将芯片放入充满硼离子的气体中,使硼离子沿着孔槽内壁进行横向扩散,直至孔槽之间的扩散结相接触,环绕终端区形成扩散隔离区。其区别于常规逆阻IGBT采用扩散法制作隔离区特点是:扩散时间短、不受衬底厚度影响、隔离区使用面积少、芯片面积利用率高。孔槽底部与背面集电极P+区相接触,解决了高压器件因衬底较厚,扩散隔离区底部很难与背面集电极相接触的难题,只需孔槽之间的扩散结相接触,形成整体扩散P+区,将芯片终端区与芯片边缘相隔离,避免芯片边缘区漏电流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中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结构,其逆阻IGBT终端隔离区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常规IGBT为了折中通态压降Von和关断损耗Eoff,一般都具有缓冲层以获得更小的Von和Eoff,由于缓冲层和集电极层的掺杂浓度都很高,同时芯片边缘由于晶格损伤和应力会引起较大的漏电流,所以常规IGBT不具备反向阻断能力。而逆阻型IGBT采用传统的非穿通型(NPT)结构,同时在背面和侧面做了改进,在芯片边缘处设计有效的边缘隔离区P+,使边缘隔离区P+与背面P+区短接,来避免芯片边缘的晶格损伤和应力造成较大漏电流产生,使其具备双向阻断能力。传统的逆阻IGBT边缘P+隔离区设计,通常采用自上而下扩散隔离区设计。传统逆阻型IGBT边缘隔离区结构设计见图4A,采用这种扩散隔离终端设计,P+隔离区与底面P+相接触是整个结构设计的难点所在,对于衬底较薄的低压逆阻IGBT较容易实现,但对于耐压较高、衬底较厚的高压器件而言,实现较为困难。高压逆阻IGBT的衬底较厚,需要很长的扩散时间,P+隔离区才能与背面P+相结合,由于横向扩散的存在,导致P+隔离区扩散面积很宽,造成芯片终端面积大量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更有效地避免芯片边缘由于晶格损伤和应力造成的较大漏电流,并且减少扩散隔离区造成的芯片面积浪费,本发明提出一种在终端边缘区(111)打孔扩散形成P+隔离区(2),且这些圆柱型的孔槽连续的排列分布在芯片终端区(110)周围,形成环绕式包裹分布。剖面图见图4B、俯视图见图4C、圆柱形孔槽之间的扩散效果图见图4D。圆柱形孔槽环绕包裹在芯片周围,槽底与背面P+区(1)相接触。将挖好圆柱形孔槽芯片采用物理气相淀积,将芯片入充满B(硼)离子的气体中,使硼离子气体沿着圆柱形孔槽内壁进行横向扩散,达到圆柱形孔槽之间的扩散区域相接触,效果图见图D,最终形成包围P+隔离区(2)。芯片在物理气相淀积中,为了在短时间内,使圆柱形孔槽的扩散区域相接触,一般圆柱形孔槽之间的距离在1μm-20μm左右。因此,本结构设计在较短的扩散时间内且芯片边缘使用面积较低的情况下,就能形成新的P+扩散隔离区(2),有效的防止了芯片边缘漏电流的产生。(注:芯片有源区与终端区不是本设计的重点,所以不过多讲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结构)。
一种逆阻IGBT的芯片,其特征在于:逆阻IGBT的芯片终端区与芯片边缘之间孔槽阵列包围终端环绕式分布,孔槽阵列为一圈或者多圈;孔槽阵列环绕包裹终端区,单面孔槽结构即在IGBT的芯片从上面开孔:孔槽底部与背面P+区距离0μm-50μm、相邻孔槽间距1μm-30μm、多圈孔槽相邻圈之间的间距1μm-20μm,双面孔槽结构即在IGBT的芯片两面同时开孔:表面相邻孔槽间距(122)1μm-30μm、表面孔槽与背面孔槽的横向距离(121)1μm-20μm、孔槽深度是衬底厚度的40%-60%。
进一步,孔槽形状为圆柱形或者为非圆柱形。
进一步,多圈为2-3圈。
进一步,孔槽底部与背面P+区距离0μm即开通孔。
芯片边缘区制作孔槽与芯片背面集电极P+区相接触,采用物理气相淀积,将芯片放入充满硼离子的气体中,使硼离子沿着孔槽内壁进行横向扩散,直至孔槽之间的扩散结相接触,环绕终端区形成扩散隔离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72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