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去毛刺激光头和应用其的激光去毛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5795.1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6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6/352 | 分类号: | B23K26/352;B23K26/06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心凸透镜 凸透镜 激光 光头 去毛 光轴方向 刺激 去毛刺装置 折射激光 焦距 光源 平行 激光能量损失 传输方向 待加工面 多次反射 环形光斑 激光光源 有机结合 组成部件 光轴 切割 应用 融化 垂直 环绕 折射 焦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毛刺激光头,包括用于折射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中心凸透镜,中心凸透镜的光轴与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传输方向相平行,去毛刺激光头还包括用于折射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环状凸透镜,环状凸透镜环绕中心凸透镜设置,且环状凸透镜的光轴方向与中心凸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平行,待加工面经过中心凸透镜的焦点并垂直于中心凸透镜的光轴方向,环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或小于中心凸透镜的焦距。本发明还涉及应用上述去毛刺激光头的一种激光去毛刺装置。本发明将切割融化优势有机结合,利用环状凸透镜而折射形成环形光斑,无需多次反射,从而可以降低激光能量损失,且可以减少组成部件数量,实现缩减整体尺寸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去毛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毛刺激光头和应用其的激光去毛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去毛刺装置中采用的去毛刺激光头的去毛刺原理通常是利用中间激光聚焦能量切除大毛刺,圆环光斑能量将切割后的剩余部分融成圆角,但去毛刺激光头在结构上面尚未有较为成熟的设计。现有的去毛刺激光头的结构如申请号为201711402760.5、名称为《一种提高激光去毛刺效率的光头装置及激光去毛刺方法》中记载,它包括聚焦镜、圆台反射镜、抛物反射镜,从而激光光束中的一部分经过聚焦镜聚集呈第一激光束,激光光束的其余部分则先后经圆台反射镜和抛物反射镜反射而形成投射在第一激光束周向外侧的环形的第二激光束。据此可以看出,现有的这种去毛刺激光头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是中间反射过程中能量损耗严重,其次是整体尺寸相对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激光能量损耗、缩减整体尺寸的去毛刺激光头以及采用了该去毛刺激光头的激光去毛刺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去毛刺激光头,与激光光源相连接而用于去除待加工面上的毛刺,所述去毛刺激光头包括用于折射所述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中心凸透镜,所述中心凸透镜的光轴与所述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传输方向相平行,所述去毛刺激光头还包括用于折射所述激光光源所发出激光的环状凸透镜,所述环状凸透镜环绕所述中心凸透镜设置,且所述环状凸透镜的光轴方向与所述中心凸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平行,所述待加工面经过所述中心凸透镜的焦点并垂直于所述中心凸透镜的光轴方向,所述环状凸透镜的焦距大于或小于所述中心凸透镜的焦距。
所述中心凸透镜和所述环状凸透镜同轴设置。
所述去毛刺激光头包括前端开设有出光孔以供折射后的激光射出的罩壳,所述中心凸透镜、所述环状凸透镜均通过固定组件设置在所述罩壳内,所述罩壳的后端与所述激光光源相连接。
所述罩壳包括后端与所述激光光源相螺纹连接且空心的外壳、通过螺纹连接于所述外壳前端的底座,所述出光孔开设于所述底座上。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中部且空心的圆柱件,所述圆柱件通过若干连接条与所述外壳相连接;所述中心凸透镜固定设置在所述圆柱件的后端,所述环状凸透镜套设于所述圆柱件的外周并固定设置在所述连接条的后端。
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由后端将所述中心凸透镜和所述环状凸透镜分别压紧于所述圆柱件和所述连接条上的凸透镜压件。
所述去毛刺激光头包括位于所述中心凸透镜、所述环状凸透镜与所述待加工面之间的保护镜,所述保护镜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底座之间。
一种激光去毛刺装置,用于去除待加工面上的毛刺,其包括用于发射激光的激光光源和用于传导激光并在所述待加工面上形成光斑的激光头,所述激光头前述的去毛刺激光头。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将切割融化优势有机结合,利用环状凸透镜而折射形成环形光斑,无需多次反射,从而可以降低激光能量损失,且可以减少组成部件数量,实现缩减整体尺寸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去毛刺激光头的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