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5953.3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杜云龙;尚玉阶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瑞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12 | 分类号: | C08J5/12;C08L79/08;C08L67/02;C08K5/13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32205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声 高分子复合材料层 汽车消音器 多孔板 复合层 制作 多孔材料 内侧层 消音器 共振 薄膜 有效吸收 结构层 频域 声能 粘贴 协同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包括多孔板层制作、高分子复合材料层制作、多孔板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的粘贴等步骤。本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当多孔板层位于消音器内侧层时多孔板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层可构成多孔材料的吸声效应,当高分子复合材料层位于消音器内侧层时高分子复合材料层呈现薄膜共振的吸声效应,可以有效吸收声能,随结构层数的增加,能充分利用多孔材料与薄膜共振两种不同吸声机协同拓宽吸声作用频域,特别适用于汽车消音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具体是一种适用于安装在汽车消音器内的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消音器,主要用于降低机动车的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噪声,其原理是汽车排气管由两个长度不同的管道构成,这两个管道先分开再交汇,由于这两个管道的的长度差值等于汽车所发出的声波的波长的一半,使得两列声波在叠加时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而减弱声强,使传过来的声音减小,从而起到消音的效果。
汽车消声器按消声原理与结构可分为抗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和阻抗复合型消声器三类。其中阻性消声器主要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来降低噪声的,把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通道的内壁上或按照一定方式在管道中排列,就构成阻性消声器,声波通过穿越材料的孔隙后,引起孔隙中的空气与材料的振动,通过摩擦和黏滞阻力,将声能转化成热能而加以吸收,其一般只在高频段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为了能在中低频得到较好的吸声性能,材料经常需要做得很厚;阻性消声器是利用共振方式完成能量转化而达到吸声的目的,其常在特定频率段具有较好的吸声性能,而远离这频率段的吸声性能较差。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能够在材料较轻薄的同时具有相当的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获得良好的吸声性能,是困扰业内人士的难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可以在振动时有效吸收能量,并能够随结构层数的增加充分利用多孔材料与薄膜共振两种不同吸声机理协同拓宽吸声作用频域,特别适用于汽车消音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包括粘结在一起的多孔板层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层、且多孔板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的厚度比为6:1;多孔板层采用不锈钢材质;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由聚酰亚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涤纶纤维制备而成,其中聚酰亚胺占50~70%、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占20~30%、涤纶纤维占10~20%;
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多孔板层制作:将不锈钢板进行打孔或冲孔后进行表面清洁、并去除毛刺;
步骤二,高分子复合材料层制作:先将聚酰亚胺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依次加入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料,混合过程中保持混合物料35~50℃的恒温、且控制搅拌器转速为280~300r/min;5~10min后将涤纶纤维加入混合物料中进行搅拌,5~10min后得到最终混合物料;将最终混合物料倒入预热至60~75℃的成型模具中,10~15min后脱模得到高分子复合材料层;
步骤三,多孔板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的粘贴:在多孔板层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层之间涂覆粘合剂并贴合后将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整体置入硫化机,启动硫化机进行加热加压,10~30min后得到汽车消音器用吸声复合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步骤三中硫化机的加热条件为70~85℃,加压条件为20~25Mpa。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涤纶纤维是七孔中空涤纶纤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高分子复合材料层由50%的聚酰亚胺、30%的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和20%的七孔中空涤纶纤维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瑞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瑞田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59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