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6414.1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94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邹宇鹏;李俊卿;王诺;梁伟智;徐明;王新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65H75/44 | 分类号: | B65H75/44;B65H75/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功能 驱动 装置 | ||
1.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包括光电编码器、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前支架、电磁制动机构、制动法兰、周转轮系、传动轴、卷筒、柔索、测力导向机构、柔索导向机构、自动收绳机构、后支架、顶板、减磨环、底板、侧板;
所述的永磁直流力矩电机固定安装在前支架外侧,电机尾部安装有光电编码器,电机输出轴通过平键与周转轮系的太阳轮连接;电磁制动机构的静态组件固定在前支架内侧,电磁制动机构的动态组件与制动法兰固定连接;制动法兰与周转轮系的内齿圈同轴固定连接,制动法兰分别与前支架和周转轮系的太阳轮通过轴承配合;传动轴一端通过型面配合与周转轮系的行星架固定连接,中部通过平键与卷筒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自动收绳机构;自动收绳机构固定安装在后支架外侧;卷筒上缠绕有柔索,柔索依次穿过测力导向机构和减磨环输出;测力导向机构固定安装在底板内侧;减磨环固定安装在顶板上;两组柔索导向机构分别安装在顶板和底板上;
所述的电磁制动机构由静态组件和动态组件两部分组成,静态组件包括制动器壳体、线圈、摩擦环,动态组件包括平弹簧和衔铁;制动器壳体与前支架固连,其内部固定安装线圈和摩擦环;平弹簧与制动法兰、内齿圈固连在一起,衔铁内孔与平弹簧凸缘过盈连接;衔铁与摩擦环之间存在间隙,动态组件和静态组件相互分离;电磁制动机构通电,线圈产生磁场并吸引衔铁轴向移动,平弹簧受拉变形,衔铁与摩擦环贴合,在摩擦环与衔铁间静摩擦力的作用下,电磁制动机构的动态组件相对静态组件保持静止,进而制动内齿圈,周转轮系为一自由度的行星轮系;电磁制动机构断电,线圈产生的磁场消失,衔铁在平弹簧拉力的作用下复位,与摩擦环分离,内齿圈脱离制动,周转轮系为二自由度的差动轮系;通过电磁制动机构来控制内齿圈的制动和转动,进而实现行星轮系与差动轮系之间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周转轮系由太阳轮、行星轮、内齿圈、行星轮轴和行星架组成;行星轮通过行星轮轴安装在行星架上;电磁制动机构通电,内齿圈制动,周转轮系为一自由度的行星轮系,永磁直流力矩电机驱动太阳轮转动,经行星轮系减速后通过行星架输出至传动轴,进而带动卷筒滚动,实现柔索在永磁直流力矩电机控制下的收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磁制动机构断电,内齿圈脱离制动,周转轮系为两自由度的差动轮系,行星架的运动脱离电机控制;与行星架固定连接的传动轴在自动收绳机构恢复力的作用下反转,带动卷筒转动,实现自动收绳功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收绳机构由发条弹簧、定位螺柱和弹簧盖板组成,发条弹簧心部端固定在传动轴的卡槽内,外部端通过定位螺柱固定在后支架上,弹簧盖板安装在发条弹簧外侧,并通过定位螺柱固定在后支架上;正常工作时,电磁制动机构通电制动,电机驱动卷筒收放绳,传动轴同步带动发条弹簧变形储能;工作结束后,电磁制动机构断电复位,卷筒的运动状态由发条弹簧控制;发条弹簧释放能量,通过传动轴带动卷筒反向转动,从而实现自动收绳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索导向机构由导向柱和光轴座组成,两个光轴座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顶板和底板内侧,导向柱一端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光轴座上,另一端固定在后支架上,导向柱圆柱面与卷筒圆柱面相距1.5倍绳径,保证柔索规则地排列在卷筒上,防止柔索在收、放时产生跳绳和压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自动收绳功能的柔索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力导向机构由S型拉力传感器、测力支架和导向轮组成,S型拉力传感器的一端安装在底板内侧,另一端安装测力支架和导向轮,卷筒与导向轮的圆柱面在水平方向上相距一倍绳径,防止柔索在收、放时产生跳绳,并保证柔索从垂直于底板方向进入测力导向机构的导向轮,柔索经导向轮传动方向改变180°,竖直穿过减磨环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641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的线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线通信的人脸识别电梯控制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