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卡环及具有卡环的壳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06497.4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120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郑朝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8 | 分类号: | H02G3/08;H02G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吴志红;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卡环 具有 壳体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环及具有卡环的壳体结构,所述卡环包括连接梁以及两卡合件。两卡合件分别配置在连接梁的两端部,且连接梁与两卡合件适于容纳并夹持导线。两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部、柱脚以及勾部。弯曲部具有斜向延伸的颈块。颈块耦接连接梁的相应端部,以使弯曲部相对于连接梁具有垂直距离。弯曲部的内侧形成镂空槽。柱脚耦接弯曲部相对于颈块的底部,且柱脚与连接梁之间具有夹角。勾部耦接柱脚,且柱脚与勾部之间具有变形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卡环及具有卡环的壳体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导线以避免其松脱的卡环。
背景技术
现有具备防水功效的电子连接器,其防水处理主要在两个区域的结构,一为壳体的连接缝隙处,另一为导线与壳体线孔的接合处。
导线与线孔的接合方式如下,将导线对应穿入壳体的线孔,并施加外力向内推挤,使导线与线孔的内壁面相互推抵以紧密贴合,进而达到密封防水效果。然而,导线大多采用弹性或软性材料,在长久使用后,可能因为弹性疲乏或是人为使用拉扯,而降低导线与线孔的密合程度,甚至造成导线与壳体的分离。为改善此情形,现今采用一卡环夹持在导线穿入壳体的一侧,使卡环夹持限位导线的位置,以提升导线与线孔的密合程度,且能避免导线与线孔的松脱。
现有卡环的两侧夹持部与顶部的连接处的刚性过高,在组装过程中,其连接处容易产生变形、断裂的问题。现有卡环的两侧夹持部为直线平行设置,当夹持导线时,两夹持部也会受到导线的向外推挤,而不是平整地夹持导线。在此情况下,两侧夹持部始终以受推挤的状态夹持导线,致使变形的应力将集中在前述的连接处,此将造成卡环的使用寿命下降而提早变形、断裂。
为此,发展出一种可减少变形以提升使用寿命的卡环,就成为当下的重要发展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卡环及具有卡环的壳体结构,可改善卡环在组装过程中断裂损坏与组装后使用寿命缩短的情形,以提升成品良率与使用寿命,且能避免壳体结构与导线的松脱。
本发明的壳体结构,包括基板、侧板、连接部、导线以及卡环。侧板环设于基板的边缘。侧板沿基板的边缘朝上延伸并具有内表面。连接部配置于侧板上,且连接部包括:第一孔,设置于侧板的外表面;连续壁,沿第一孔的边缘向内表面方向延伸,形成容置空间;挡墙,设置于连续壁邻近内表面的一端;第二孔,设置于挡墙,对应第一孔设置,第一孔大于第二孔。导线穿设于容置空间,部分导线卡合于挡墙。卡环夹持导线邻近于第二孔的一端,卡环位于容置空间的外侧,且卡环的外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卡环包括连接梁以及两卡合件。两卡合件分别配置在连接梁的两端部,且连接梁与两卡合件适于容纳并定位导线。
本发明的卡环包括连接梁以及两卡合件。两卡合件分别配置在连接梁的两端部,且连接梁与两卡合件适于容纳并定位导线。两卡合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弯曲部、柱脚以及勾部。弯曲部具有斜向延伸的颈块。颈块耦接连接梁的相应端部,以使弯曲部相对于连接梁具有垂直距离。弯曲部的内侧形成镂空槽。柱脚耦接弯曲部相对于颈块的底部,且柱脚与连接梁之间具有夹角。勾部耦接柱脚,且柱脚与勾部之间具有变形槽。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卡环适于配置在电子适配器的壳体结构中,并用以容纳定位穿设于壳体结构的导线。卡环的至少一个卡合件上的弯曲部形成镂空槽。在卡环的组装过程中,将受到导线的挤压而变形,而弯曲部可通过镂空槽增加弹性变形量,减少作用于弯曲部上的应力,可改善弯曲部因受力过大的断裂情形,以提升组装成品的良率。当卡环组装完成后,将容纳并夹持导线,而弯曲部的镂空槽也可减少夹持应力的累积,以增加卡环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而言,柱脚与勾部之间具有变形槽,此变形槽在卡环与导线的组装过程中,使勾部可朝向柱脚弹性变形,同样可降低作用在卡合件上的应力,改善断裂损坏等情况。此外,通过镂空槽与变形槽的设置,可节省制作卡环所需的材料。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64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电源芯片烧录方法
- 下一篇: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