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电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09440.X | 申请日: | 2018-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18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马樱;刘祎;马肃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拓扑陆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B60L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控制系统 电动机线圈 能量存储装置 多相电动机 晶体管模块 充电模式 电动车辆 配置 连接器 可控开关装置 控制开关装置 选择性地连接 电动机连接 连接器连接 连接器耦合 存储设备 能量检测 微控制器 耦合到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电能控制系统,所述电能控制系统包括:多相电动机,具有多个电动机线圈;能量存储装置,多个晶体管模块选择性地将电动机连接到能量存储装置并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能控制系统提供能量;连接器,配置成选择性地连接到AC电源;可控开关装置,配置成选择性地将连接器连接到多相电动机;和微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开关装置以在检测到的充电模式期间选择性地将连接器耦合到至少一个电动机线圈,并控制多个晶体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选择性地将至少一个电动机线圈耦合到能量检测到的充电模式期间的存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电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EV)(例如,电动车辆,电动卡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能明白的任何其他电动车辆)随着技术改进和支持基础设施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充电站,家庭充电器)被构造。在相关技术的EV中,为电驱动系统和充电系统提供单独的系统。背景技术的前述论述仅意图便于理解本发明。此论述并不认可或承认提及的材料中的任一种在本申请的优先权日是或曾经是公共常识的一部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电能控制系统,所述电能控制系统包括:多相电动机,具有多个电动机线圈;能量存储装置,多个晶体管模块选择性地将电动机连接到能量存储装置并被配置为向所述电能控制系统提供能量;连接器,配置成选择性地连接到AC电源;可控开关装置,配置成选择性地将连接器连接到多相电动机;和微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开关装置以在检测到的充电模式期间选择性地将连接器耦合到至少一个电动机线圈,并控制多个晶体管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以选择性地将至少一个电动机线圈耦合到能量检测到的充电模式期间的存储设备。
还包括:第一传感器,被配置为在检测到的充电模式期间测量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的电压;以及第二传感器,被配置为测量经由所述连接器接收的电力的电压,其中所述微控制器是当能量存储装置的测量电压高于经由连接器接收的测量电压时,第一配置中控制开关装置和多个晶体管模块中的至少一个晶体管模块;并且在第二配置中,当能量存储装置的测量电压小于经由连接器接收的测量电压时。
其中所述可控开关装置是降压开关,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配置中以功率因数校正模式操作,并且其中所述晶体管模块中的至少一个在输入期间操作自激二极管。第一个配置。
其中所述微控制器在所述第二配置中将脉冲宽度调制应用于所述降压开关,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晶体管模块中的每一个在所述第二配置中以关闭模式操作。
其中所述可控开关装置是降压开关,其被配置为通过在所述第二配置中由所述微控制器施加的脉冲宽度调制来驱动,并且其中所述多个晶体管模块中的每一个在关闭状态下操作。第二种配置中的模式。
还包括:一对继电器,其选择性地耦合所述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被配置为选择性地耦合到AC电源到能量存储装置,其中所述微控制器被配置为控制所述继电器以从所述能量存储器提供能量。在供电模式期间,设备连接器和传输到电网的电力。
其中,所述微控制器控制所述继电器中的至少一个,以将所述连接器连接到所述能量存储装置的正端子和负端子之间的中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查阅以下详细描述之后,本实施例的其它系统、方法和/或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旨在所有此类附加的系统、方法、特征和优点都包括在本说明书内、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并且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在以下详细描述描述了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另外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根据以下将详细描述将是显而易见的。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拓扑陆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拓扑陆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094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