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装置及防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0703.9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8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林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6C13/06 | 分类号: | B66C13/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轮盘 齿轮轴 棒状 中心孔 传动齿轮 电流变液 防摇装置 内齿轮结构 吊钩 连接电源 起重机械 滑轮 啮合 正极 负极 消耗能量 钢丝绳 润滑油 摆动 齿轮 起升 粘滞 转动 通电 小车 指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装置及防摇方法,该装置包括滑轮盘和吊钩,吊钩安装在滑轮盘上,滑轮盘设中心孔,中心孔为内齿轮结构,中心孔中设有棒状齿轮轴,棒状齿轮轴的齿轮周设有若干个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同时与棒状齿轮轴和中心孔的内齿轮结构啮合;棒状齿轮轴、传动齿轮和滑轮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润滑油;棒状齿轮轴上连接电源正极,滑轮盘连接电源负极。在小车无起升指令时,给该防摇装置的滑轮盘通电,使滑轮盘内部的电流变液粘滞力增大,由液体向固体转变,从而限制滑轮盘的转动,两根钢丝绳会因为滑轮的阻尼消耗能量,达到消除摆动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装置及防摇方法。
背景技术
起重机械由于大、小车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存在惯性,负载和吊具由于惯性作用为了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会滞后于大小车的运动,故这一部分滞后运动会造成负载和吊具绕着吊绳起点作来回往复的摆动,即单摆运动,这种在吊运货物过程中产生的负载摇晃是一种不利的现象。如果在桥机运行过程中负载一直摆动,轻则影响其机械寿命,重则造成负载脱落或发生碰撞,造成生产事故;如果在起重机械运动结束时刻负载仍然在摆动,如果在摆动未消除前就卸下负载,那将会严重影响负载摆放的位置精度,影响仓储利用的效率。为了提高负载摆放的位置精度,必须消除摆动后才能进行负载的卸下,这将大大提高桥机的作业效率。
是否能够很好的消除整个吊运过程中负载的摆动现象是评价桥机驾驶员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经验丰富的桥机操作员不仅能够消除其吊运过程的摆动现象,大幅提高作业的效率,同时在卸下负载时位置精度非常的准确。
目前,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用工成本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桥机已被改造成无人全自动化运行。其可根据地面管理服务器的指挥,完成所有的吊运作业,不仅安全、高速,且保证了吊运过程信息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而起重机械防摇技术是无人全自动桥机中必须采用的一项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装置及防摇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装置,包括滑轮盘和吊钩,所述吊钩安装在所述滑轮盘上, 所述滑轮盘设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为内齿轮结构,所述中心孔中设有棒状齿轮轴,所述棒状齿轮轴的齿轮周设有若干个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同时与所述棒状齿轮轴和中心孔的内齿轮结构啮合;所述棒状齿轮轴、传动齿轮和滑轮盘之间的空隙中设有润滑油;所述棒状齿轮轴上连接电源正极,所述滑轮盘连接电源负极。
作为优选,所述棒状齿轮轴和传动齿轮均为柱形齿轮。
作为优选,所述润滑油选用具有电流变液性质的润滑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电流变液技术的起重机械防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装置:从起重机械小车上放下的钢丝绳成U型,把传动齿轮安装在滑轮盘的中心孔,使传动齿轮与中心孔的内齿轮结构啮合,再在中心孔中安装棒状齿轮轴,使棒状齿轮轴与传动齿轮啮合,将吊钩安装在滑轮盘上,将滑轮盘卡合在钢丝绳底端,在棒状齿轮轴上连接电源的正极,在滑轮盘上连接电源的负极;
步骤2:通电:起重机械小车停止移动,钢丝绳挂着的滑轮盘及吊钩由于惯性开始摆动,此时给装置通电,润滑油从液体过渡为固体,棒状齿轮轴和滑轮盘的中间间隙润滑程度降低,发生相对转动时需克服固态电流变润滑油的阻力;
步骤3:断电:滑轮盘与吊钩停止摆动后,将电源断开,润滑油变回液体状态,装置恢复原状。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装置结构简单,在小车无起升指令时,给该防摇装置的滑轮盘通电,使滑轮盘内部的电流变液粘滞力增大,由液体向固体转变,从而限制滑轮盘的转动,两根钢丝绳会因为滑轮的阻尼消耗能量,达到消除摆动的目的,大大提高了桥机的作业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070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标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咬合桩扁笼吊放纠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