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1287.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91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倪俊;胡纪滨;田汉青;赵越;张雨甜;潘博;李云霄;翟建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T13/132 | 分类号: | B60T13/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杨志兵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条 线控制动系统 输入齿轮轴 制动主缸 连接头 齿轮 啮合 输出轴齿轮 伺服舵机 万向头 主缸 车辆技术领域 油压 方向作用力 输出齿轮轴 车辆制动 齿轮齿条 传统汽车 舵机扭矩 连接耳片 箱体结构 一端设置 制动踏板 传动链 底盘 油路 车身 驱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属于无人车辆技术领域。该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具体为:输入齿轮轴、输出齿轮轴以及齿条设置在箱体结构内;齿条的一端设置有齿条连接头;制动主缸与固定在车身上的主缸连接耳片连接;伺服舵机与输入齿轮轴连接;输入齿轮轴的齿轮与输出轴齿轮轴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输出轴齿轮轴上的另一个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条通过齿条连接头与连接万向头相连;连接万向头通过两个主缸连接头分别与两个制动主缸连接。本发明由一个伺服舵机驱动,利用齿轮齿条将舵机扭矩转为直线方向作用力,代替传统汽车底盘中的制动踏板推动制动主缸,从而为无人车辆制动油路提供油压,整体结构简单,传动链短,控制精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车辆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车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无人车在军用、民用等领域得到了愈发广泛的应用,将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大部分应用的无人车辆往往采用现有传统有人驾驶车辆底盘进行改装,较少有研究机构或企业进行无人车辆正向设计与研发。但是,随着无人物流车辆、无人摆渡车辆、无人作战车辆、无人货运车辆等完全不需要人类驾驶机构的商用无人车辆出现,采用传统有人驾驶车辆底盘进行无人化改装已经极大程度限制了其发展与大规模应用,因此,必须对上述不需要人类驾驶机构的无人车辆进行正向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完全不需要人类驾驶机构的无人车辆,提出了一种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包括:伺服舵机、输入齿轮轴、齿条、输出齿轮轴、连接万向头以及制动主缸;
所述输入齿轮轴上设置有一个齿轮,所述输出齿轮轴上设置有两个齿轮;
所述制动主缸的数量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固定在车身上的主缸连接耳片连接;
整体连接关系为:所述伺服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入齿轮轴连接;所述输入齿轮轴上的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轴上的一个齿轮相啮合;所述输出齿轮轴上的另一个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齿条通过固定在其端部的齿条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万向头;所述连接万向头通过两个主缸连接头分别与两个所述制动主缸的活塞端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箱体结构,所述输入齿轮轴的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结构内,另一端伸出箱体结构外;所述输出齿轮轴的两端通过轴承支撑在箱体结构内;所述齿条的一端位于箱体结构内,另一端伸出箱体结构外,且在伸出箱体结构端的端部设置有齿条连接头。本系统的动力传输路径为:伺服舵机将扭矩输入至输入齿轮轴,输入齿轮轴通过齿轮啮合将扭矩按传动比放大后输送至输出齿轮轴,通过输出齿轮轴上另一个齿轮与齿条啮合,扭矩通过输出齿轮轴输送至齿条,齿条通过齿条连接头、连接万向头、主缸连接头推动两个液压主缸压缩,从而为车辆制动油路系统提供油压使车辆制动。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一个伺服舵机驱动,利用齿轮齿条将舵机扭矩转为直线方向作用力,代替传统汽车底盘中的制动踏板推动制动主缸,从而为无人车辆制动油路提供油压,整体结构简单,传动链短,控制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其中:1-伺服舵机、2-输入齿轮轴、3-侧箱盖、4-箱体、5-齿条、6-输出齿轮轴、7-齿条连接头、8-连接万向头、9-主缸连接头、10-制动主缸、11-主缸连接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车辆线控制动系统,由伺服舵机驱动,整体结构简单,传动链短,控制精度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12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