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母舰载机平稳着舰和钩脱起飞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1600.4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泉生 |
主分类号: | B64F1/00 | 分类号: | B64F1/00;B64F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拦 舰载机 着舰 按钮 航母舰载机 关闭按钮 延时启动 起飞 抬起 倒U字形结构 对称中心线 绷紧状态 操控系统 自动着舰 后轮 紧固件 形凹槽 支撑架 并连 侧端 放入 下端 甲板 进场 发动机 | ||
一种航母舰载机平稳着舰和钩脱起飞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舰载机发动机的操控系统线路上串并接入一个延时启动按钮2和一个关闭按钮6,该按钮具体安装在拦阻钩8的下端曲面和侧端凹槽的对称中心线上,构成一个多功能的拦阻钩(8),舰载机在进场着舰时,触动延时启动按钮2,拦阻钩8是否钩住阻拦索7,决定着舰载机是否触动到关闭按钮6,决定着舰载机是自动着舰还是二次起飞;在航母甲板上的阻拦索7处开一个“√”形凹槽12,放入阻拦索7,在舰载机后轮着舰之间用支撑架9抬起该段阻拦索7成倒U字形结构,在抬起阻拦索7的下面两端用紧固件10并连固定一根辅助拉拉索11,以便整体阻拦索7能够处于绷紧状态的同时,拦阻钩8还能够钩住阻拦索7。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航母舰载机平稳着舰和钩脱起飞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就美国海军对着舰事故率统计的结果表明:舰载机进场着舰速度是影响着舰事故率的一个关键因素。当进场着舰速度超过240 km/h,随着速度的增大,事故率增加得很快。这是由于着舰甲板的跑道长度有限,着舰速度越高,留给飞行员对着舰控制系统的反应时间就越短,所有着舰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危险的阶段。要求舰载机飞行员对进场着舰速度控制在240 km/h以内,要求舰载机必备拦阻钩、航母甲板必备阻拦索,二者构成着舰拦阻系统,阻拦索道数普遍设置为3~4道,最后一道防护就是舰载机拦阻网,目的就是确保飞行员和舰载机的着舰安全,做到万无一失。舰载机进场着舰考虑的七大要素是:钩眼距值,下滑道角(γA/C),下滑航迹角(γ),进场着舰速度,着舰基准迎角,航母速度,钩头-地面线关系;而舰载机进场着舰过程中的末端扰动因素也很多,如航母甲板风、航母状态变化(纵摇、横摇、浮沉)、光学透镜偏差、紊流等条件下的影响也是需要考虑的。舰载机的拦阻钩设计考虑舰载机的起降特性、质量特性、起落架载荷特性和拦阻载荷特性,确定拦阻钩杆的长度和在机身上的安装位置,并综合分析拦阻钩的甲板角、拖曳角、钩眼距与光学助降装置的匹配、钩长与钩头的型面参数和阻拦索的匹配等。这些综合考虑就说明了拦阻钩系统和阻拦索系统是完成舰载机进场着舰、安全平稳回收的关键,该系统担负着重要的着舰任务,其特点是要求纵向过载大,舰载机的着舰冲击载荷及动能全部通过拦阻钩传递到舰载机的机体。舰载机拦阻钩主要用于捕捉并钩住舰上阻拦装置上的阻拦索,保证飞机在短距离内制动。拦阻钩承受舰上着舰拦阻冲击载荷并将冲击载荷通过拦阻钩梁传给机身。拦阻钩与航母甲板上的拦阻装置配合使用,能利用拦阻装置事先预置的拦阻载荷,在数十米或是数百米长度内拦停飞机,这是任何一种刹车装置都无法达到的制动效果。应当指出的是,本发明人至今没有发现关于利用拦阻钩与控制系统配合来解决舰载机阻拦失败后的再次起飞问题,也没有发现阻拦索被舰载机轮胎碾压时的不平稳着舰震动问题的解决),为此提供了一种航母舰载机平稳着舰和钩脱起飞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航母舰载机平稳着舰和钩脱起飞的方法,其特征是:在舰载机发动机的操控系统线路上串并接入一个延时启动按钮2和一个关闭按钮6,该按钮具体安装在拦阻钩8的下端曲面和侧端凹槽的对称中心线上,在拦阻钩8的下端曲面安装一块吻合滑板3,相互之间铰链4连接,构成一个多功能的拦阻钩8;当舰载机在进场着舰过程中,关闭舰载机发动机,放下拦阻钩梁5和拦阻钩8;拦阻钩8下端曲面的滑板3首先与航母甲板接触并触动到拦阻钩8下端安装的延时启动按钮2,随后拦阻钩8将钩住阻拦索7,这个钩住力将触动到拦阻钩8侧端凹槽上安装的关闭按钮6,延时启动按钮2的作用就此失效,着舰成功;如果拦阻钩8没有钩住阻拦索7,阻拦索7就不会按压触动到拦阻钩8侧端凹槽上安装的关闭按钮6,延时启动按钮2会继续工作,在设定时间的指令下,该舰载机发动机重新起动,利用已有的初速度再次起飞;在航母甲板上的阻拦索7处开一个“√”形凹槽12,把直径2/3的阻拦索7置于其内,其余1/3露出航母甲板之外;在舰载机进场着舰区中心线上的许可范围内用支撑架9抬起该段阻拦索7,形成一个倒U字形结构,在抬起阻拦索7的下面两端用紧固件10并连固定一根辅助拉拉索11,以便整体阻拦索7能够处于绷紧状态的同时,拦阻钩8还能够钩住阻拦索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泉生,未经卢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16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