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二硼化锆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2637.9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1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峻峰;曹善桥;陈琪;王讯;陈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5/04 | 分类号: | C01B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二硼化锆粉体 低温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硼化锆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锆化合物和含硼化合物按1:1‑1:10摩尔比分别称量,混合得到Zr‑B混合物;(2)按照1:1‑1:8的重量比分别称量Zr‑B混合物与氯化物熔盐,混合,获得二硼化锆前驱体;(3)将二硼化锆前驱体加热、保温,冷却,所得产物在水中浸泡;(4)将所得产物洗涤、抽滤、酸浸、水洗、烘干,获得黑色二硼化锆粉体。本发明方法可大幅降低合成二硼化锆的温度;可在空气中合成,原材料成本低,熔盐可以循环使用,生产效率高,产物纯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貌,合成工艺流程简单,产品重复性好,易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硼化锆粉体的低温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能够胜任极端高温环境要求的材料主要集中在高熔点硼化物,碳化物等超高温陶瓷材料中,其中二硼化锆是一种具有六方结构的金属硼化物,在其晶体中,Zr原子面和B原子面交替出现构成二维网状结构,这种类似于石墨的结构决定了二硼化锆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而Zr-B键以及B-B键具有很强的共价键性,键能大,使二硼化锆具有超高的熔点(3245℃),其烧结陶瓷制品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耐高温抗烧蚀性能。正是这些独特的性能使二硼化锆成为高(超音)速飞行、火箭推进系统、切割工具、耐火衬里、金属处理坩埚、高温电极、喷头和微电子器件等产品的良好防护材料。然而,这种高度共价键结合也使得二硼化锆的合成和烧结过程非常困难。降低合成温度、简化工艺过程(如除去保护气氛)等已成为新合成方法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
目前,已经有多种方法/技术可以制备不同颗粒尺寸和纯度的ZrB2粉体,主要方法包括:
直接合成法:金属锆和非金属硼在保护气氛或真空中高温反应直接合成二硼化锆Zr+2B=ZrB2。该方法所合成粉末纯度高,但原料昂贵,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
碳热/硼热还原法:该方法采用二氧化锆、硼酐/硼、炭黑等为原料,在高温炉中长时间反应,目前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合成方法。该方法原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但反应效率低,需要很高的温度(1500-1750℃)及较长的反应周期,常导致产物颗粒粗化,难以获得细小粒径的颗粒,整体工艺成本较高。
电解盐浴法:电解含锆化合物和氧化硼的熔融盐合成二硼化锆。该方法制得的产物纯度不高,且高温下硼酐极易气化。此外,由于熔融时需要较高的温度,过程消耗大量的能量。该方法易使产物烧结、团聚,并易引入杂质。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以锆粉、硼酐、镁粉/铝粉等为原料,利用原料化学反应时自身释放出的热量进行材料合成与制备。该方法的缺点是工艺过程不易控制;并且产物纯度较低、颗粒形貌不规则、粒度分布不均匀、易团聚。
溶胶-凝胶法:以正丙醇锆、葡萄糖、硼酸等为原料,将原料溶于适当溶剂通过醇解/水解-缩聚、干燥及后期高温处理等过程制备出二硼化锆粉体。该方法的缺点是原材料昂贵,工艺过程复杂,产物产率低。
综上所述,目前合成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1)合成温度高、反应时间长;(2)需要特殊的设备(真空/气氛保护),(3)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4)粉体颗粒尺寸大、团聚、形貌不规则。
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缺点,解决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在此,我们发明了一种新的二硼化锆低温合成方法(低温熔盐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空气中(无需任何保护气氛)以很低的温度合成出纯相和结晶良好的ZrB2粉体。该方法使合成温度大幅度降低,且合成过程简单、原材料易得、熔盐可循环使用,适于低成本、批量化生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2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水果挖球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负载控制单元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