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5625.1 | 申请日: | 201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303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徐强;田云;欧阳星;张文祺;霍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卓尔无人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K3/06 | 分类号: | F02K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11121 | 代理人: | 冀学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风扇 发动机 拉力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属于涵道风扇发动机优化提高拉力领域。针对桨尖与涵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在涵道内壁,扇尖位置前6毫米处,贴有宽20毫米,高4.5mm的环形胶条。由于桨尖间隙的存在,导致桨尖处产生较强的涡流,从而降低桨尖拉力并增大诱导阻力,从而增加扭矩;由于环形胶条的布置,桨尖处在胶条所产生的台阶后的死水区,因此消除了桨尖涡流,从而增加了桨尖拉力并减小了诱导阻力。本发明显著降低了桨尖的泄流效应并减小了桨尖涡强度,从而达到降低扭矩、提高拉力的效果。贴条后升力提高,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拉力提高效果更为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涵道风扇发动机优化提高拉力领域,涉及一种安全可靠、满足飞行要求且能显著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
背景技术
涵道风扇因为具有安全性,以及显著性能改进的潜力成为许多飞行器动力系统的选择。尤其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由于耗油率低、噪声小,被广泛用于大型民用和军用运输机以及其他大型亚声速飞机,如加油机、预警机、反潜机等。
由于受限于生产、加工及装配工艺以及桨尖变形等因素制约,一般涵道风扇桨尖与涵道内壁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缝隙量。正是由于这种缝隙的存在导致风扇在高速旋转时翼尖与涵道内侧之间会产生较强的剪切及桨尖泄流效应,从而降低了桨尖拉力并增加了扭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在桨尖前的涵道内壁安装具有一定厚度的胶条,在较低程度的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桨尖的拉力,降低了扭矩;具体是一种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
所述的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具体为:
针对桨尖与涵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在涵道内壁,扇尖位置前6毫米处,贴有宽20毫米,高4.5mm的环形胶条。由于桨尖间隙的存在,导致桨尖处产生较强的涡流,从而降低桨尖拉力并增大诱导阻力,从而增加扭矩;由于环形胶条的布置,桨尖处在胶条所产生的台阶后的死水区,因此消除了桨尖涡流,从而增加了桨尖拉力并减小了诱导阻力。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显著降低了桨尖的泄流效应并减小了桨尖涡强度,从而达到降低扭矩、提高拉力的效果。
2)、一种提高涵道风扇发动机拉力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贴条后升力提高,且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高,拉力提高效果更为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涵道风扇发动机的整体布局图;图1a为涵道风扇发动机的正视图;图1b为涵道风扇发动机的外壁图;
图2是本发明涵道风扇发动机的三维细节图;
图3是本发明带胶条的风扇发动机的剖视图及风扇的扇尖详细视图;
图4a是本发明不带胶条的升力原理解析图;
图4b是本发明带胶条的升力提高原理解析图;
图5是本发明贴有环形胶条的风扇发动机实验实景拍摄图;
图6是本发明有无环形胶条对涵道拉力测试的结果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涵道风扇发动机的整体布局如图1a和图1b所示,包括前桨叶1,整流帽2,唇口3以及外壁4;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桨毂上安置两排三扇叶桨5,以增大发动机吸入空气量及速度。同时在前桨叶的前侧安置胶条6,如图5所示,具体为涵道内壁的扇尖位置前6毫米处,布置贴有宽20毫米,高4.5mm的环形胶条,并做平滑处理;上述参数是经过不同试验对比后最终确定,通过对已有涵道风扇发动机进行改进,达到提升拉力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卓尔无人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卓尔无人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56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响应矢量喷管
- 下一篇:一种吸气式发动机冷启动系统及冷启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