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叶式血管异物抓捕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5782.2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沙俊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浩;沙俊诚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 |
代理公司: | 苏州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9 | 代理人: | 王睿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送杆 外套管 抓捕器 异物 腔静脉滤器 双叶 血管 伸出 抓取 端部连接 辐射剂量 级差 准确率 单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叶式血管异物抓捕器,包括外套管,控制推送杆和抓捕环;所述控制推送杆外包裹外套管,控制推送杆一端伸出外套管与抓捕环连接,控制推送杆另一端伸出外套管尾部;所述抓捕环有两个。本发明在推送杆端部连接两个抓捕环,与常用的单环抓捕器及三叶抓捕器不同,在抓捕腔静脉滤器或者其他异物时,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抓捕点,而且两个抓铺点存在空间级差,对于医者来说提高了腔静脉滤器或者其他异物抓捕的准确率和抓取速度,进而减少患者的不适,减少医患的X‑ray辐射剂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介入治疗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双叶式血管异物抓捕器。
背景技术
血栓是人类在存活期间,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血管内形成异常的血凝块造成的疾病。 血栓形成的原因有三:即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 血栓病是由许多不同疾病、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组并发症。由于各种基础疾病的差异、血栓栓塞部位的不同,血栓病的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治疗血栓病期间,如果血管内血栓经下腔静脉回流进入肺部引起肺栓塞,导致病人窒息身亡,为了防止肺栓塞如图2所示,治疗期间,在下腔静脉6中置入腔静脉滤器7,腔静脉滤器对回流的血液进行过滤,通过滤网将血液中的血栓过滤掉,是目前有效防止肺栓塞的手段,病人随着治疗血栓减小可以不再使用滤网时,应当通过抓捕器取出滤网,现有抓捕器结构如图1所示,由外套管2,控制推送杆3和抓捕环4组成,导管由外套管2包裹,导管前端伸出外套管2并连接一抓捕环4,抓捕过程如图2所示,将抓捕器导入至血栓滤7网所在血管6腔内,手控控制推送杆3末端,引导抓捕环钩住滤网钩,导出抓捕器,将腔静脉滤器取出。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是,通过一个抓捕环套取滤网钩,只能通过医者经验经过多次抓捕完成,抓取速度和准确性都较低,需要消耗很长时间,造成患者的不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叶式血管异物抓捕器,对于医者来说提高了腔静脉滤器或者其他异物抓捕的准确率和抓取速度,进而减少患者的不适,减少医患的X-ray辐射剂量,提高腔静脉滤器抓捕的准确率和抓取速度,减少患者的不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叶式血管异物抓捕器,包括外套管,控制推送杆和抓捕环;所述控制推送杆外包裹外套管,控制推送杆一端伸出外套管与抓捕环连接,控制推送杆另一端伸出外套管尾部;所述抓捕环有两个。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在控制推送杆端部增加多个抓捕环,在抓捕腔静脉滤器时,相当于增加了多个抓捕点,对于盲抓的医者来说提高了腔静脉滤器抓捕的准确率和抓取速度,进而减少患者的不适,由于在手术期间,病人要收到X-ray辐射,因此提高抓取速度,也减少医患的X-ray辐射剂量。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两个抓捕环分别为大抓捕环和小抓捕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抓捕时,医者需要不停的移动控制推送杆调整抓捕环的位置,来钩住滤网钩,当多个抓捕环是同一尺寸时,虽然增加了抓捕点,但是抓捕点都位于同一个圆内,而当抓捕环为不同直径时,抓捕环可以的抓捕点就位于不同的圆内,在增加抓捕点的同时,使抓捕点为于不同圆内,增加抓捕点的层次,进一步提高抓捕率,减少医者抓捕过程中的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小抓捕环直径为大抓捕环直径的5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抓捕环的直径储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发明优选为小抓捕环直径为大抓捕环的50%,两个抓捕点存在空间级差,进一步提高抓捕率,减少医者抓捕过程中的操作。
本发明进一步的,所述大抓捕环的直径为16mm、小抓捕环为8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优选设置2个抓捕环的基础上,优选了大小两个抓捕环的尺寸,根据一般人类血管的直径,大抓捕环的直径为12mm-17mm较为接近血管内的直径,对应滤网钩靠近血管壁时的抓捕位置,小抓捕环的直径为6mm-13mm对应滤网钩靠近血管内中心的抓捕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浩;沙俊诚,未经徐浩;沙俊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57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