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8025.0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燕;王晓霖;汪春付;吴斌;王勇;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8;G01N33/00;G06F1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管道 缺陷 对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并以此作为基准,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二批次检测结果B;其中,第二批次的检测时间要早于第一批次的检测时间;
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具体包括:
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先进行缺陷里程的对齐,并在缺陷里程对齐的基础上,进行缺陷环向分布的对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先进行缺陷里程的对齐,并在缺陷里程对齐的基础上,进行缺陷环向分布的对齐,具体包括:
找出A组中的第一个缺陷A1,根据其里程L(A1)和环向分布H(A1),判断[L(A1)-L,L(A1)+L]的里程区域内,B组缺陷Bx的里程L(Bx)是否落入,若L(Bx)∈[L(A1)-L,L(A1)+L]区间,则判断[H(A1)-H,H(A1)+H]环向分布区域内B组缺陷Bx的环向位置H(Bx)是否落入,若H(Bx)∈[H(A1)-H,H(A1)+H],则A1与Bx为管道上的同一个缺陷,同时记录这一合并缺陷的缺陷编号,并以缺陷A1的缺陷位置信息为合并缺陷的位置信息;其中,L为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H为预设的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
依次查找A组中的其他缺陷A2,A3,A4,……的里程区间[L(A2)-L,L(A2)+L],[L(A3)-L,L(A3)+L],[L(A4)-L,L(A4)+L]……和环向分布区间[H(A2)-H,H(A2)+H],[H(A3)-H,H(A3)+H],[H(A4)-H,H(A4)+H]……内是否有B组缺陷落入,若有,则表示A2,A3,A4,……分别与这些缺陷属于管道上的同一个缺陷,同时记录这些合并缺陷的缺陷编号,并以A组中对应缺陷的缺陷位置信息为合并缺陷的位置信息;
若B组缺陷中没有缺陷落入A组中第x个缺陷Ax的里程区间和环向分布区间,则表示Ax这一缺陷为新增缺陷,记录这一缺陷编号,并以Ax的位置信息为新增缺陷的位置信息;
判断A1、A2、A3……所对应的合并缺陷之间的B组缺陷编号是否存在重复的,若这些合并缺陷中B组缺陷编号无重复,则这两批次的缺陷对齐完毕;
将所有合并缺陷与新增缺陷按照里程从小到大排列,组成一组新的缺陷,这组缺陷即为对齐后的管体该类缺陷的现有缺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A1、A2、A3……所对应的合并缺陷之间的B组缺陷编号是否存在重复的,若合并缺陷中B组缺陷编号有重复,则将这些合并缺陷一一进行人为检验,确定其合并方式,直到所有编号重复的合并缺陷处理完毕,表示这两批次的该类缺陷对齐完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为管道管体上的任意一种缺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根据检出该缺陷的检测器轴向里程精度和环向分布检测精度设定。
7.一种油气管道管体缺陷对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对于管道管体的缺陷,根据类型选择其中一种,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一批次检测结果A,并以此作为基准,获取该类缺陷的第二批次检测结果B;其中,第二批次的检测时间要早于第一批次的检测时间;
对齐模块,用于根据A组中缺陷与B组中缺陷的里程、环向分布以及预设的缺陷里程偏差阈值和缺陷环向分布偏差阈值,对两批次检测到的缺陷进行对齐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802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荧光光纤温度传感器的光电转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圆锥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