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伏马毒素B1 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8301.3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033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宏;王刚;胡俊强;史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213/10 | 分类号: | C07C213/10;C07C219/06;C12P13/00;C12R1/77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杨文晰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逆流 色谱 制备 毒素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伏马毒素B1标准品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样品提取、反相柱层析粗纯化、高速逆流色谱精制;本发明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伏马毒素B1标准品的方法稳定,能够适用于大米、小麦等多种谷物基质中伏马毒素B1的制备,制备量大、回收率高、成本低廉,能单次制备250mg以上纯度大于95%的伏马毒素B1标准品,单次成本仅为500元左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逆流色谱制备伏马毒素B1标准品的方法,属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伏马毒素(Fumonisins,FB)是一种镰刀菌毒素,主要由层生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等产生,它最早是由南非科学家Gelderblom等人于1992年从玉米中分离获得。伏马毒素是一类有不同的多氢醇和丙三羧酸组成的双酯类化合物,有11种不同的种类,但主要以FB1、FB2、 FB3三种形式存在,其中FB1危害最大、分布最广。伏马毒素会污染多种粮食作物,在世界各地的谷物及农副产品中广泛存在,尤其是玉米。2007-2010年巴西的100份玉米食品中检测到FB1的浓度为0.126mg/kg~4.348mg/kg,检出率达 82%(Food Control,2012,26,614-618);2010年土耳其抽检的100份玉米样品中,FB1浓度从0.05mg/kg~25.72mg/kg检出率达52%(Food additivescontaminants.Part A, Chemistry,analysis,control,exposurerisk assessment,2012,29,799-808);李丰华等(Food additivescontaminants.Part B,Surveillance,2015,8,169-174)对2014年山东省522份谷物样品进行检测,发现玉米中FB1检测率为98.1%,平均值为369.2ug/kg。程传民等(饲料博览,2016(3):25-29)2014年对我国19个省615份饲料样品进行了检测,在华南地区的仔猪饲料中FB1污染率高达94.1%,这些调查数据说明我国食品及饲料中FB1污染现状不容乐观。
FB1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食品在储藏、加工、烹调高温条件下都不会发生降解,所以FB1可以通过食物进入体内,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FB1的结构与人或动物的神经鞘氨醇极为相似,通过竞争鞘脂类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致使神经鞘脂类生物合成受到抑制。神经鞘脂类代谢的阻断可增强细胞凋亡、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最终造成细胞的损伤。伏马毒素对很多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具有损伤效应,因此具有很大的毒性。FB1会导致马的脑白质软化症(ELEM),该病对于马属动物有极高的致死率;FB1也会导致猪的肺水肿和胸腔积水,同时会对猪的肝脏和胰脏造成损伤;FB1还与人类食道癌高发率有关,在我国河北和河南部分地区,玉米中伏马毒素污染引发了当地人食管癌高发;山东省某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的增加也与FB1污染有关。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通过评估其对人类的危害后,把FB1列为可能致癌物。
鉴于伏马毒素B1污染的普遍性和危害性,它的污染风险评估、毒素研究以及控制研究等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是无论是伏马毒素B1的检测、抗体制备、毒理分析还是降解控制研究等,都需要大量的毒素标准品。然而现有的伏马毒素标准品的制备效率不高,技术不强,商品化的伏马毒素标准品主要由国外进口,价格非常昂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8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