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19380.X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86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廖庆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庆斌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7D5/06;F16L55/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徐祥生 |
地址: |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接口 航行器 信号传输模块 信号显示 充水管道 内部检测 终端 遥控器 筒体 控制信号输出端 控制信号输入端 轮式行走机构 输入端连接 信号输出端 信号输入端 连续检测 人本发明 无线通讯 线缆组件 高水压 高效率 输出端 推进器 传感器 内腔 线缆 机器人 电池 回收 | ||
1.一种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包括航行器(1)、线缆组件(2)、信号显示终端(3)和遥控器(4),其特征在于:航行器(1)包括筒体(1.1)和对称布置在筒体(1.1)两侧的翼(1.2),筒体(1.1)为密封耐压结构,翼(1.2)为扁平式翼展结构,航行器(1)的尾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水平方向推进器(1.3),航行器(1)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垂直方向推进器(1.4),航行器(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轮式行走机构(1.5),航行器(1)的首部设置有检测机构(1.6)和机器手(1.7),筒体(1.1)上设置有线缆接口(1.8),筒体(1.1)的内腔设置有信号传输模块(5)、控制单元(6)和电池(7),水平方向推进器(1.3)和垂直方向推进器(1.4)均为耐压结构,轮式行走机构(1.5)包括三只以上的脚轮(1.5.1),脚轮(1.5.1)分别通过密封件与轮式行走机构(1.5)的转轴连接,检测机构(1.6)包括视频传感器(1.6.1)、照明器(1.6.2)、压力传感器(1.6.3)、超声传感器(1.6.4)、激光定标装置(1.6.5)和成像声呐(1.6.6),线缆组件(2)包括线缆(2.1)和线缆收放装置(2.2),线缆收放装置(2.2)的收放与航行器(1)的航行或行走相配合,线缆(2.1)的一端与信号显示终端(3)连接,线缆(2.1)的另一端经过线缆收放装置(2.2)后与线缆接口(1.8)连接,视频传感器(1.6.1)、压力传感器(1.6.3)、超声传感器(1.6.4)、激光定标装置(1.6.5)和成像声呐(1.6.6)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信号传输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信号传输模块(5)的输出端与线缆接口(1.8)连接,线缆接口(1.8)与控制单元(6)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控制单元(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水平方向推进器(1.3)、垂直方向推进器(1.4)、轮式行走机构(1.5)、机器手(1.7)和照明器(1.6.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信号显示终端(3)包括显示屏、信号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和供电模块,遥控器(4)与信号显示终端(3)实现无线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为中空圆柱体,电池(7)为锂电池组,视频传感器(1.6.1)通过耐压透明罩封装在航行器(1)首部的最前端,照明器(1.6.2)对称布置在两侧的翼(1.2)上,压力传感器(1.6.3)布置在航行器(1)的首部,机器手(1.7)布置在航行器(1)的首部并且抓爪向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6)还包括成像声呐(1.6.6),成像声呐(1.6.6)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单元(6)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成像声呐(1.6.6)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传输模块(5)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1.2)的内部充填有浮性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翼(1.2)的内部充填有浮性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行走机构(1.5)包括四只脚轮(1.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行走机构(1.5)包括四只脚轮(1.5.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2.1)为光缆(2.1.1)、凯夫拉纤维加强芯(2.1.2)、充填物(2.1.3)和PE护套(2.1.4)组成的加强型超细漂浮线缆。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水管道内部检测用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2.1)为光缆(2.1.1)、凯夫拉纤维加强芯(2.1.2)、充填物(2.1.3)和PE护套(2.1.4)组成的加强型超细漂浮线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庆斌,未经廖庆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938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