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19811.2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19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荻;王雨琦;谢永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D5/20 | 分类号: | F01D5/20;F01D5/1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阻尼 密封 结构 向心 透平 装置 | ||
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工作时,工质首先由进气蜗壳进入向心透平装置中,随后进入喷嘴环中,高温高压的工质压力逐渐下降,流速逐渐增大,喷嘴环出口的工质从叶轮进口进入,在叶轮中膨胀做功,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工质在叶轮中首先经过叶片进口围带与轮毂形成的封闭流道的导流,随后到达向心透平叶轮叶片中部继续膨胀做功,最终经过叶片出口围带与轮毂形成的封闭流道,低压低温的工质由出口流道从向心透平装置中排出。本发明通过采用叶片进出口处的围带结构,配合轮盖与叶轮叶片之间的刷式密封,在大幅提高刚性、降低振动响应、保证运行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了向心透平装置的气动效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轮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
背景技术
叶轮机械是一种以连续旋转叶片为主体的动力设备,能够实现流体工质与轴动力之间的能量转换,包括蒸汽透平、燃气透平和透平压缩机等,其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工业实力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按工质流动方向可以将叶轮机械分为径流式、径-轴流式及轴流式透平,其中工质流动方向从外周向中心的径流式和径-轴流式透平称作向心透平。相比径流式透平,向心透平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尤其针对流量较小的设计工况,向心透平的效率较高。随着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向心透平近年来应用广泛,不仅可以使用于中、小功率燃气轮机装置和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而且还可以用作空分设备和天然气液化装置中的透平膨胀机。
围带结构常用于大功率轴流式透平中,如汽轮机、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等,其作用是降低叶片振动响应,利用相邻叶片间的摩擦作用来耗散叶片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振的效果。围带结构位于叶片顶部,在静态时,叶片的相邻围带间存在初始间隙,作业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叶片发生扭转恢复,使得相邻叶片围带接触面相互贴紧,当叶片振动时,围带接触面间的发生的相对滑移作用耗散叶片的振动能量,降低叶片振动应力,从而提高叶片的寿命和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刷式密封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阻尼密封,其泄漏量是梳齿迷宫密封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并允许动静之间瞬态严重不同心而保持密封能力不变,既提高了机组效率又改善了转子的稳定性,是现代先进透平机械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工业燃气轮机和汽轮机等叶轮机械。
向心透平通常尺寸较小,转速较高。闭式叶轮轮盖附着在叶片上,质量大,离心力大,且具有不易清洗的弊端,难以作业在具有杂质的流体工质中,而在半开式叶轮中,轮盖与叶片之间的叶顶间隙则会大大影响透平的气动效率。为了提高效率,需要尽量减少叶顶间隙,因此,透平叶轮在作业中出现的叶片颤振导致叶轮进出口的叶顶处极易发生磨损,对向心透平的气动效率、叶轮寿命和安全运行极为不利。综上,目前的向心透平装置需要进一步改善,以减小向心透平叶轮叶片的振动响应以及泄漏量,提高机组效率、保障运行安全性。因此,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主要应用于低转速、大功率的向心透平装置,可减小向心透平叶轮叶片的振动响应以及泄漏量,提高机组效率、保障运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具有减振阻尼及密封结构的向心透平装置,包括蜗壳,设置在蜗壳中心处的轮毂和轮盖,设置在轮毂周向上的若干喷嘴环以及中心处的向心透平叶轮叶片,以及向心透平叶轮叶片出口连通的出口流道;其中,
轮毂与向心透平叶轮叶片共同组成叶轮,向心透平叶轮叶片的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叶片进口围带和叶片出口围带,且在叶轮流道中,轮盖与向心透平叶轮叶片之间采用刷式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19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