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0006.1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3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民;李百勇;夏瑜;张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2 | 分类号: | C07K16/22;C12N15/13;A61K39/395;A61P25/00;A61P29/00;A61P19/02;G01N33/68;G01N33/577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28437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神经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互补决定区 轻链可变区 重链可变区 编码基因 轻链 重链 制备 应用 单克隆抗体能 轻链恒定区 神经性疼痛 重链恒定区 慢性疼痛 炎性疼痛 增殖的 可用 细胞 检测 预防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本发明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和轻链,重链包括重链恒定区和重链可变区,轻链包括轻链恒定区和轻链可变区,重链可变区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轻链可变区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本发明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可用于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存在和/或水平,以及制备抑制TF‑1细胞的神经生长因子依赖性增殖的药物、制备治疗或预防神经性疼痛、慢性疼痛、炎性疼痛中的至少一种的药物,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在制备检测试剂盒、多种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神经生长因子(nervous growth factor,NGF)是最早确定的神经生长营养因子之一,在生物体神经元的发生、分化及功能维持中承担重要作用。NGF可高亲和性与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opomyosin receptor kinase A,TrKA)结合,并且能够与P75NTR受体非特异性结合。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除具有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存活等生物学作用外,NGF被广泛认为是持续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的介导者。例如,静脉输入NGF可导致全身性疼痛反应,局部注射NGF可在注射部位引起痛觉过敏及异常疼痛。NGF在炎症部位的分泌量增加,并且维持时间较长。此外,在某些性质的癌症中,过量的NGF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和浸润,从而诱发癌痛。有报道称TrKA受体的基因敲除小鼠缺乏痛觉,认为NGF是与疼痛的表现紧密相关的分子。证据表明,在神经性和慢性炎症性疼痛动物模型中,使用NGF抑制剂可以缓解疼痛反应。在鼠类癌痛模型中和型抗NGF抗体可使疼痛显著减轻。
抗体治疗药物,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已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制备安全、有效地抗NGF单克隆抗体可为慢性痛、癌痛的治疗提供一类不同于阿片类、非甾体类等具有成瘾性或消化道副作用的新的镇痛药物。目前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Tanezumab在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是目前尚缺乏其它活性更高、排除种属差异性、全人化源化抗NGF抗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神经生长因子抗体活性不高且具有种属差异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活性高、排除种属差异性的全人源化神经生长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及其编码基因和应用,以及其在制备检测试剂盒、多种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与人神经生长因子特异性良好结合的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包括重链和轻链,重链包括重链恒定区和重链可变区,轻链包括轻链恒定区和轻链可变区。
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决定抗原的结合;每条链的可变区均含有三个高变区,称互补决定区(CDR)(重链(H)的CDR包含HCDR1、HCDR2、HCDR3,轻链(L)的CDR包含LCDR1、LCDR2、LCDR3;其由Kabat等人命名,见Sequences of Proteins of Immunological Interest,Fifth Edition(1991),第1-3卷,NIH Publication 91-3242,Bethesda Md)。
本发明中,所述重链可变区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HCDR1、HCDR2和HCDR3,轻链可变区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LCDR1、LCDR2和LCDR3;
其中,所述互补决定区H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
所述互补决定区HCDR2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
所述互补决定区HCDR3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
所述互补决定区LCDR1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00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