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BC与PKI混合体系的跨域密钥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3103.6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73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未***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跨域 公共参数 节点用户 密钥管理 混合体系 跨域授权 权限管控 电子货币 经济成本 跨域认证 索引信息 体系建立 通信过程 系统生成 转接系统 灵活的 物联网 算法 签发 认证 交换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IBC与PKI混合体系的跨域密钥管理方法,发挥两种体系各自的优势,解决跨域环境下的KGC公共参数的互信问题。所述的密钥管理方法,基于IBC体系建立多个独立的KGC系统,基于PKI体系建立一个CA系统,CA系统为每个KGC系统的公共参数签发数字证书,并根据跨域权限管控策略,为每个KGC系统生成跨域授权列表,并通过各KGC系统下发到节点用户。当节点用户之间进行跨域认证时,交换对方的ID及其所在KGC系统的索引信息,从跨域授权列表提取公共参数并采用IBC相关算法,即可完成认证与通信过程。本发明省去了接入PPS或其他转接系统所带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且支持灵活的跨域权限管控策略,特别适用于物联网、电子货币等具有海量节点用户的新兴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及密钥体系,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基于IBC与PKI混合体系的跨域密钥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PKI(公钥基础设施)体系是基于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广泛应用于加密邮件、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等领域,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是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局发布的SM2非对称密码算法。在新兴的物联网、电子货币等领域,面对动辄千万级别的节点用户,对PKI系统内的CA中心服务端的硬件部署、负载均衡、灾备等能力都有着严苛的要求。为解决证书管理上的诸多问题,IBC(基于标识的密码技术)体系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有效的降低整个运营系统的负载。IBC体系的基本特性是将用户实体的唯一标识(ID),如可识别名称、电子邮箱、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与密钥对直接绑定,密钥生成中心(简称KGC)根据用户的标识ID,生成并下发各用户实体的私钥之后,无需参与后续的认证过程,用户实体间直接交互双方的ID,即可完成身份认证与安全通信。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是国家商用密码管理局发布的SM9标识密码算法。
在IBC体系中,用户私钥由KGC生成并下发给用户,其密钥托管、密钥撤销以及密钥传输等机制,都要求用户必须信任KGC,即IBC体系只适用于用户无条件信任KGC的环境。如果不同运营方的用户处于不同的KGC域中,在跨域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和安全通信,则面临更高要求的信任关系。目前解决跨域认证的主流解决方案是采用公共参数服务(PPS),PPS负责发布不同KGC域的公共参数,节点用户需实时接入PPS才能完成跨域交易,需要耗费一定的系统建设成本以及每次的交互时间,并且,在此种方式下,PPS的权利至高,攻击者可在链路上凭空伪造出一个非法的域,而节点用户缺乏强有力的手段确认收到的参数是否合法,容易产生安全风险。
因此,需要设计一套高效、灵活、安全的密钥管理方法,解决跨域环境下不同的KGC公共参数的互信问题,从而实现身份认证与安全通信。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合了PKI与IBC体系的密钥管理方法,发挥各自的优势,可高效、灵活的管理各KGC公共参数,并保证其合法性,解决跨域环境下的身份认证和安全通信。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IBC与PKI混合体系的跨域密钥管理方法,在多个IBC体系之上建立一个PKI体系,IBC体系用于管理海量节点用户及其间的认证和交互,PKI体系用于管理IBC体系的公共参数证书以及跨域授权列表。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S1:基于IBC体系,建立n个独立的KGC系统。生成主公钥PKKGCi和主私钥SKKGCi,将KGC系统的公共参数记为SYS_PARAKGCi;
S2:基于PKI体系,建立一个CA系统。生成CA根公钥PKCA和根私钥SKCA;
S3:各KGC系统向CA系统上送SYS_PARAKGCi,CA系统生成其公共参数证书CERTKGCi,并向KGC系统下发PKCA和跨域授权列表AUTH_LISTKGC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1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远程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证书的链路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