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240.X | 申请日: | 201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6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樱田千寻;森泽卓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构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前部构造,其能够提高针对前侧碰撞载荷的上构件的强度。车身前部构造(S)包括:设置于前翼子板(1)的充电口(11);上构件(2),其在车宽方向上与充电口(11)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24),并在车轮罩(WH)的上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前柱(3),其与上构件(2)的后端部连结。上构件(2)具有呈沿着车轮罩(WH)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在上构件(2)设有加强架(7),该加强架(7)从弯曲部(25)起经过开口部(24)的上缘朝向前柱(3)延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在构成车身前部侧面的前翼子板上设置有充电口的车身前部构造。在前翼子板的车宽方向内侧配置有上构件,在该上构件上与充电口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用于配置充电用线缆等的开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73484号
发明内容
在具有该车身前部构造的电动车辆中,在发生了前侧碰撞的情况下,有可能上构件以强度低的开口部为起点过度变形从而前侧碰撞载荷很难经由上构件向车辆后方(主要是前柱)传递。因此,在具有开口部的上构件中,希望提高针对前侧碰撞载荷的强度。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方面提出的,以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针对前侧碰撞载荷的上构件的强度的车身前部构造为课题。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包括:设置在车身前部的侧面上的能量供给口;上构件,其在车宽方向上与所述能量供给口对应的位置具有开口部,在车轮罩的上方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以及前柱,其与所述上构件的后端部连结。所述上构件具有呈沿着所述轮罩的弯曲形状的弯曲部。在所述上构件上设置有从所述弯曲部起经过所述开口部的上缘朝向所述前柱延伸的加强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身前部构造,能够提高针对前侧碰撞载荷的上构件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侧视图。
图2是从左后方观察开口部及其周边的立体图,是表示将开口部的后缘剖断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前侧碰撞时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碰撞前的状态。
图4B是用于说明前侧碰撞时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碰撞后上构件以第一脆弱部为起点折弯的状态。
图5A是用于说明前侧碰撞时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碰撞后上构件以第二脆弱部为起点折弯的状态。
图5B是用于说明前侧碰撞时的车身前部构造的作用的侧视图,表示碰撞后上构件以第三脆弱部为起点折弯的状态。
附图标记说明
S 车身前部构造
1 前翼子板(车身前部的侧面)
11 充电口(能量供给口)
2 上构件
2a 上构件内侧部
24 开口部
25 弯曲部
26 脆弱部
26a 第一脆弱部
26b 第二脆弱部
26c 第三脆弱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24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赛车侧防撞构件
- 下一篇:一种赛车防滚环形头顶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