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757.9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新国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9/18 | 分类号: | F16D49/18;F16D65/14;B66D5/00;F16D121/20;F16D125/7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应急 缓冲 功能 电梯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其结构包括磁力器、制动杆、制动臂、制动瓦、应急结构、磁力器底架、制动轮,磁力器底架上安装有磁力器,磁力器底架水平左右两端皆安装有制动臂,制动臂正中间设有制动瓦,制动瓦和制动臂螺丝固定,两个制动臂之间设有制动轮,制动杆设于制动臂相对磁力器的外侧,本发明通过应急结构、磁力器、制动杆、制动臂等共同配合下,在制动轮因为钝化反应迟钝时,制动板立即弹出与制动轮发生摩擦,减缓制动轮的转动速度,即降低电梯电机的转速,减缓电梯下降的速度,避免造成人员安全危机,在制动轮反应迅速时,也能增加其摩擦,缩短制动时间,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松闸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制动器采用电子制动器,经过长久使用,制动器的销轴因为长时间没有上过机油,会钝化,反应迟钝,断电后无法立即让制动瓦贴合制动轮,实现制动立即停止,还会继续下沉,若电梯所在层数过高,高度过高加速度越大如12层,电梯内即使只有三人,电梯的重量加上人的体重在自动落体的作用下也会造成人员伤亡,因此需要设置一个电梯的无条件的缓冲结构,增加制动器的摩擦力,降低桥厢的下降速度,给予制动器反应时间。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其结构包括磁力器、制动杆、制动臂、制动瓦、应急结构、磁力器底架、制动轮,所述磁力器底架上安装有磁力器,所述磁力器底架水平左右两端皆安装有制动臂,所述制动臂正中间设有制动瓦,所述制动瓦和制动臂螺丝固定,两个制动臂之间设有制动轮,所述制动杆设于制动臂相对磁力器的外侧,所述磁力器底架内部水平两端皆设有应急结构,所述应急结构和磁力器底架活动配合。
所述应急结构设有电缆安置管、电磁铁、强力弹簧、滑杆、滑道、制动板、道口组成,所述道口开在磁力器底架底部两端,所述道口内部顶端嵌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顶端设有电缆安置管,所述电缆安置管贯穿磁力器底架后裸露在空气中,所述电磁铁长宽大于电缆安置管直径,所述道口两侧的磁力器底架内壁皆开有滑道,所述制动板顶端两侧水平焊接有滑杆,所述滑杆和滑道采用滑动配合,所述滑杆与滑道靠近电磁铁那端之间设有强力弹簧,所述强力弹簧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滑道内部顶端和滑杆上。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电磁铁底端设有钢片,所述钢片通过螺丝锁定在磁力器底架上。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钢片的宽度小于电磁铁的二分之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制动板远离磁力器的末端为弧状,与制动轮完全贴合,且末端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的圆弧凸起,所述圆弧凸起和制动板为一体化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位于滑道下方的磁力器底架内壁即道口底端设有档杆,作为底梁支撑着磁力器底架。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应急结构和磁力器、制动杆、制动臂共同配合下,在制动轮因为钝化反应迟钝时,两块制动板立即弹出夹住制动轮后与之发生摩擦,减缓制动轮的转动速度,即降低电梯电机的转速,减缓电梯下降的速度,避免造成人员安全危机,在制动轮反应迅速时,也能增加其摩擦,缩短制动时间,提高安全系数。
2.本发明制动板底端设有圆弧凸起,增大与制动轮的摩擦,避免制动板和制动轮发生相对滑动,无法互相产生摩擦。
3.本发明档杆的设计是作为底梁支撑着磁力器底架,稳定道口,避免其发生变形,道口底端直径缩小,制动板上下滑动受限,无法上下滑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具有应急缓冲功能的电梯松闸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新国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新国余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