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金属表面机器人抛光打磨处理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3970.X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63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发明(设计)人: | 郭杰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德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0 | 分类号: | B24B27/00;B24B41/06;B24B49/12;B24B41/02;B24B41/00;B24B19/00;B25J1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金属表面 机器人 抛光 打磨 处理 生产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金属表面机器人抛光打磨处理生产线,包括机架、处理系统、检测系统,所述机架顶部表面输料带一侧固定设置有电子计数器,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抛光机器人、抛光打磨机,所述抛光机器人的转臂处通过Z型安装板固定设置有夹具,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检测仪、分拣夹臂。本发明红外测距传感器能够有效感知输料带表面待打磨件的位置并根据设定好参数在抛光机器人定位夹具的精准控制下,自主完成待打磨件的稳定夹取和连续多角度调控,检测箱能够有效检测打磨后产品表面的平整度并在分拣夹臂作用下将不合格产品经复检输料带移出生产线,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同时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生产线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智能金属表面机器人抛光打磨处理生产线。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消光)。通常以抛光轮作为抛光工具。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现有的对金属表面进行抛光打磨的操作大多依靠人工控制打磨机运转,由于金属摩擦会急剧生热的同时产生火花,不仅影响操作人员的安全,而且对人体特别是眼部伤害较大。即使采用现有的打磨机器人进行操作,但依然依靠人员控制产品的进料,工作效率低,使用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金属表面机器人抛光打磨处理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金属表面机器人抛光打磨处理生产线,包括机架、处理系统、检测系统,所述机架的顶部表面中部通过开设矩形状的安装槽活动设置有输料带,所述机架顶部表面输料带一侧通过安装座固定设置有电子计数器,所述机架内壁输料带的下方通过支撑板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处理系统包括红外测距传感器、抛光机器人、抛光打磨机,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通过支撑杆固定设置在机架表面输料带的上方,所述抛光机器人通过基座固定设置在机架一侧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后侧,所述抛光机器人的转臂处通过Z型安装板固定设置有夹具,所述抛光打磨机固定设置在抛光机器人一侧,所述检测系统包括检测仪、分拣夹臂,所述输料带远离红外测距传感器一端上方固定设置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的内壁顶部一端横向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的表面通过驱动件纵向活动设置有转轴,所述检测仪通过调节杆纵向固定设置在检测箱内壁上端输料带的上方,所述分拣夹臂通过滑动件活动设置在转轴的一端表面。
优选的,所述输料带为L形分段式不锈钢网链带,所述检测箱内部呈T形设置有出料输料带、复检输料带且输料带之间设置有矩形分拣台。
优选的,所述检测仪包括激光位移传感器和设置于分拣台底部表面的称重传感器,所述检测仪成品重量检测误差范围为-1.5~1.5g。
优选的,所述抛光机器人至少为六轴机器人,所述抛光机器人夹具处设置有压力感应元件,所述夹具的力控精度范围为-5~5N。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通过传动件与输料带的传动轴一端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架外侧至少设置有三组处理系统,每组所述处理系统内抛光打磨机的打磨精度不同且输料带外侧交错设置有两个红外测距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德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德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39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