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隔热无氧炭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24545.2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23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莱乾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7K9/00 | 分类号: | B27K9/00;B27M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邓文武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隔热 炭化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隔热无氧炭化设备,包括炭化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炭化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炉盖压紧装置,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间形成加热区;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倾斜设置两块平行的隔料栅板,两块所述隔料栅板之间形成通风道,两块所述隔料栅板将内筒体分为下循环进风空间和上循环出风空间。本发明设计合理,可以保证提高炭化炉中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效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隔热无氧炭化设备,属于竹炭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的毛竹加工剩余物和砍伐剩余物处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对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需求。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使人类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尤其是在因全球气候恶化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今天,改变毛竹加工剩余物和砍伐剩余物的处置方式,积极开发和发展新技术,将毛竹加工剩余物和砍伐剩余物变为资源的处理方式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生物质智能转化是以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态智能热解,模仿大自然天然气、煤炭、石油生产等原理,在短时间内完全联产转化为天然气、炭粉、醋液、生物油四种能源产品,实现绿色循环经济。生物质转化是在反应器中完全绝氧或只提供少量有限的空气使气化过程不至于大量发生的条件下进行的转化反应过程。生物质原料经过切碎烘干,经料仓通过一个气密系统输送到炭化装置。现有技术中的炭化炉,炭化炉内热传导效率低,烟气出口少导致炭化炉内热对流效率低下,导致烟气排出的速度慢,炭化炉内竹料的炭化效率低,加工耗时较长;同时炭化炉在对竹子进行加热炭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和竹焦油,在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存在足量的可燃性气体,这些可燃性气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可以保证提高炭化炉中热传导和热对流的效率,避免了热量的浪费,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隔热无氧炭化设备,包括炭化装置和排烟装置;所述炭化装置包括外筒体,内筒体和炉盖压紧装置,所述外筒体和内筒体间形成加热区;所述外筒体的底部设置进风口;所述内筒体的内部倾斜设置两块平行的隔料栅板,两块所述隔料栅板之间形成通风道,两块所述隔料栅板将内筒体分为下循环进风空间和上循环出风空间;所述内筒体的所述下循环进风空间设置循环进风口;所述内筒体的所述上循环出风空间设置循环出风口;所述循环进风口和所述循环出风口通过气体循环泵连接;所述内筒体的外壁上对称设置两个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分别位于所述内筒体的所述下循环进风空间和所述上循环出风空间;所述内筒体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炉盖压紧装置包括顶盖,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在所述顶盖上周向分布;所述外筒体设有可燃气进口,所述排烟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内筒体,所述排烟装置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可燃气进口。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进料口位于所述内筒体的中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出风口位于所述上循环出风空间的顶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循环进风口位于所述下循环进风空间的底部。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烟装置的出口与所述可燃气进口的管道上设置有调节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排烟装置包括竹焦油收集装置、冷却装置,引风机;所述竹焦油收集装置包括竹焦油流出管,水箱,竹醋液自流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两块所述隔料栅板倾斜设置在所述内筒体中,将内筒体的空间分为两部分,加之两块所述隔料栅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使得炭化炉内空气传导产生更加有效率,提高了炭化炉内热传导效率,同时提高了炭化炉内热对流效率,导致烟气排出的速度增加,炭化炉内竹料的炭化效率高,加工耗时缩短;同时炭化炉在对竹子进行加热炭化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和竹焦油,在产生的高温烟气中存在足量的可燃性气体,这些可燃性气体导入到所述可燃气进口,使得能源充分利用,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莱乾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莱乾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45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轮盘的汽车用方向盘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功能汽车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