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4738.8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5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战辉;沈建忠;温凯;江海洋;杨玲;史为民;张西亚;张素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4/765 | 分类号: | C07K14/765;C07K14/795;C07K1/02;C07K16/44;C12N5/20;G01N33/53;C07C233/47;C07C233/54;C07C231/02;C07C231/12;C07C53/18;C07C51/09;C07C53/40;C07C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酰 半抗原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氟乙酸乙脂、对氨基苯乙酸为主要原料,合成氟乙酰胺半抗原;用活泼脂法将其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或血蓝蛋白(KLH)偶联制备偶联物。经试验验证表明,本发明制得的偶联物可使生物体产生针对氟乙酰胺的抗体,即所制得的偶联物为一种氟乙酰胺人工抗原。本发明所制备的氟乙酰胺人工抗原适合用于氟乙酰胺的酶联免疫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化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又称2-氟乙酰胺、敌蚜胺、邱氏灭鼠药。纯品为无味、无臭白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溶于水(1:5),在酸性、中性水溶液中水解为氟乙酸(fluoroacetic acid),在碱性水溶液中水解为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制作工艺简单,由氯乙酰胺氟化而得。氟乙酰胺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进入体内,造成中毒事件,若抢救不及时引发死亡,影响三磷酸腺苷的生成以及中间产物代谢过程,生成的氟乙酰和氟柠檬酸可造成心、脑、肺、肝等多脏器的损伤,氟乙酰胺阻止三羧酸循环的过程又导致高活性氧自由基激增,ATP生成的减少,细胞膜结构松散,电子结构不稳定,因此,极容易被氧自由基夺去电子,所以细胞膜容易被自由基攻击。由于其强神经毒性,且具有二次带毒现象,对大白鼠急性口服致死中量(LD50),氟乙酰胺为5.3mg/kg,氟乙酸钠为0.22mg/kg,还易被皮肤吸收,又无警戒性,且易造成二次中毒。猫吃了用氟乙酰胺或氟乙酸钠杀死的老鼠会中毒致死,鸟吃了用氟乙酰胺杀死的害虫会被毒死,猫和狗吃了被毒死的鸟也会中毒致死。
由于氟乙酰胺的剧毒、速效、合成简单、价格便宜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被用于投毒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完善快速检测机制和采用对症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氟乙酰胺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目前,氟乙酰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基于理化和免疫的分析方法,前者包括薄层色谱法、化学显色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化学显色法是目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氟乙酰胺遇到强碱性的奈氏试剂水解生成氨,与奈氏试剂作用生成黄棕色沉淀,最低检出量0.5μg,阳性率:51.57%,虽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检测迅速,但由于是化学半定量检测方法,灵敏度低,阳性率低等,已经难以满足检测限的需要;而其他仪器分析方法虽然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同时存在耗时、检测仪器昂贵、操作复杂等特点,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而酶链免疫吸附反应、免疫芯片等免疫学检测方法由于节省时间、成本低、操作简便,适合现场检测,正逐步受到我国各质检相关部门的重视。
氟乙酰胺作为半抗原,需将其与载体蛋白偶联后,才能具备刺激动物产生抗体的免疫原性。但由于氟乙酰胺是小分子物质,相对分子量只有76,不具有免疫原性,此外,虽然氟乙酰胺有裸露的氨基,但由于构成酰胺键,不易发生化学反应。这给研究氟乙酰胺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带来很大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免疫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
综合上述原因,研究氟乙酰胺偶联物制备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氟乙酰胺半抗原,分子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其中,A选自苯环或(CH2)n;n=1~20。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A为苯环,和A为(CH2)4作为示例性说明,二者的化学结构式如式II和式II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47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