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树形模式与栽植密度双变化的果树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5942.1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8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蔚露;牛自勉;林琭;李志强;王红宁;李全;李鸿雁;何永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樊颖 |
地址: | 030031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树形 模式 栽植 密度 变化 果树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形模式与栽植密度双变化的果树栽培方法,通过在果树不同发育阶段分别采用一种或多种的树形模式,且使果园密度分别呈现高、中、低密度变化,稳定了果园早期、中期及后期的单位面积总枝量和光照环境,提高了优质果率,为乔木类果树的栽培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产和生长研究领域,尤其涉及果树栽培管理的方法。
发明背景
近年来,我国果树栽培产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对果园管理缺乏整体性、科学性、前瞻性的预判和规划,导致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例如,对果树发育的全过程中采用的树形模式或栽植密度估计不足,盲目定植、机械修剪,出现问题了再想办法,导致果园无法稳定、健康地持续性发展。再如,在栽培过程中不重视树形模式与栽植密度之间存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忽略了将它们在果树不同生长阶段的同步配合变化的重要性,以致出现生长后期果树枝量过大造成郁闭结果外移、果实产量大小年等问题。还有,随着果树的生长发育,修剪整形中如果不注意摸索适宜的树形组合或对原有的树形组合未及时进行灵活改变,则不能有效地利用树形改善果园的光照条件和增加优质果比率等。由于果树的生长周期较长,如果不从果园建立伊始就进行具体树形组合与栽植密度同步变化的系统规划,这些损失将难以弥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果树栽培产业发展。
发明概要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果园的管理方法,或者一种果园的规划方法,或者一种果树的栽培方法,或者一种果树生产方法,或者一种稳定果园单位面积总枝量的方法。
首先,由于缺乏计划性和标准性的果园管理或栽培方法难以进行大规模操作或产业化效果的预期,发明人强调在果园建园之初即进行“提前规划和设定”的重要性,而不是遇到问题后再临时寻求解决途径,例如在果树实际生长发育过程中,凭借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经验进行判断,从而确定适宜的树形修剪方法或间伐方式等。当然,这种对树形模式和栽植密度同步进行“提前规划和设定”无论是对科研工作者还是生产技术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这不仅需要对果园的环境例如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对于栽培树种的生长特性要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要掌握各种树形及树形组合在生产实践中的利弊。正因为如此,发明人反复实验,历时多年,最终证明了“提前规划和设定”果园生产10年乃至30年内的树形模式和栽植密度双变化的生产栽培方式是可能的,而且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效果,并能为乔木类果树的栽培提供良好的方法。
另外,发明人重视形成整体上的、系统性的思维,关注果园从初果阶段,过渡阶段到盛果阶段的一系列连贯的设计和生产方法,实现各阶段可控、可预期,能够从宏观上考虑整体的运营成本及根据果树生长发育周期调配资源,而不是仅关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的具体栽培方式。
其次,发明人注意到树形、栽植密度、生长阶段等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调整某一个因素即可改善某些方面的特性,例如改善光照条件和透气性、提高产量和质量、控制病虫害等,但要想达到果树综合指标最优和果园综合效益最佳的结果,还需要将各因素同步适应性变化,才能获得最好的组合效果。
而且,具体树形在组合时能够相互制约、优势互补,例如细长纺锤形和自由纺锤形的组合、自由纺锤树形和渐变小冠开心树形的组合等,均能使果树的产量、优果率和连续结果的能力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发明人在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黄河流域均进行了小面积的试种,通过长年多次测量的试验结果来对比不同树形组合带来的复合效果,例如每666.7平方米总枝量、果实着色面积等,总结出了本发明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树形模式与栽植密度同步变化的手段。在一种具体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树形模式与栽植密度在果树不同发育阶段同步变化的手段。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果树发育阶段包括初果阶段,过渡阶段和盛果阶段。
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栽植密度为高密度,中密度或低密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农业大学,未经山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5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