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特征识别的输入方法及输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6656.7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79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郑勇平;蔡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88 | 分类号: | G06F3/0488;G06F3/0487;G06Q20/40;G06Q20/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地址: | 20111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特征 识别 输入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特征识别的输入方法,可用于对触控感测设备输入指令,其包含以下步骤:接触单元以组合式触控样态接触感测设备;触控感测设备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以及组合式触控样态;以及,将部位特征及组合式触控样态比对触控感测设备中的一逻辑编码表,并根据比对结果产生指令。透过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配合组合式的触控样态可达到同时多人透过多维度编码逻辑输入多个指令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特征识别的输入方法及输入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可识别用户接触部位的特征,并以此特征配合组合式触控样态以产生指令的输入方法及输入系统。
背景技术
于机械或电子装置的控制领域中,人机交互设备乃是最基本的设备之一,用来对机械或电子装置输入指令并交换信息,常见的人机交互设备包含输入设备与输出装置。目前常见的输入设备其操作方式与介质包含击键、手写、触控、手势/姿势辨识、声音识别或OCR扫描等,其中又以通过手指敲击或触控的方式最为常见。通过手指敲击或触控的方式,通常是以按键或触控装置来实现。由于触控技术日益成熟,透过触控装置完成输入指令的动作已成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场景。
前述以手指敲击或触控的输入方式,通常是以一套输入设备来进行,例如一个输入键盘或一个提供触控按键的触控装置可控制一个机械或电子装置。然而,此种输入方式具有以下的缺点:一、单维度逻辑编码;二、于固定位置输入;以及三、一套输入设备无法实现多人同时以不同逻辑内容输入。
前述的一个键盘或一个触控装置通常只代表了一种逻辑输入,例如,键盘上的按键或触控装置上的虚拟按键提供了单一指令,此为单维度逻辑编码,故无法让多人同时使用同一个键盘或同一个触控装置进行不同逻辑输入。同时,按键及虚拟按键的位置需限定在键盘及触控装置上,用户仅能在固定位置上输入,例如,电梯的楼层输入与ATM的密码或功能输入等。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输入设备在使用上并不灵活。举例来说,若有一手部肢障或双手拿持大量物品的人进入电梯中,仅能请旁人帮忙输入电梯楼层,将造成使用者的不便。而于另一个例子中,现有技术中的ATM机受限于固定按键(或虚拟按键)及单维度逻辑编码,其他人只要知道卡片密码即可使用该卡片的功能,对用户身份辨识的强度不足。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能更灵活地进行输入的系统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特征识别的输入方法,可用来对触控感测设备输入指令,其包含下列步骤:接触单元以组合式触控样态接触触控感测设备;触控感测设备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与组合式触控样态;以及,将部位特征及组合式触控样态比对逻辑编码表,且根据比对结果产生指令。
其中,本发明的输入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接触单元以组合式触控样态接触触控感测设备的触控位置;触控感测设备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组合式触控样态及触控位置;以及,将部位特征、触控位置及组合式触控样态比对逻辑编码表,且根据比对结果产生指令。
其中,本发明的输入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接触单元以触控启动样态接触触控感测设备;触控感测设备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及触控启动样态;以及,根据部位特征及触控启动样态启动输入指令功能,而输入指令功能可使触控感测设备能辨识组合式触控样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特征识别的输入系统,可通过组合式的触控操作样态输入指令,其包含触控感测设备及讯号处理装置,其中讯号处理装置电耦接触控感测设备。触控感测设备进一步具有触控面板及处理器,触控面板系用以供接触单元以组合式触控样态接触触控面板以产生触控讯号,处理器则用以根据触控讯号辨识接触单元的部位特征及组合式触控样态,且根据部位特征及组合式触控样态产生比对讯号。讯号处理装置将比对讯号与储存于处理装置中的逻辑编码表进行比对,并根据比对的结果产生指令。
其中,触控面板所产生的触控讯号包含接触单元接触该触控面板的触控位置的信息。
其中,触控面板是由压力感测材料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华达(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66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