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27636.1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513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王辉;谢晶;胡现龙;刘洋;兰勇;乔建平;卢守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14 | 代理人: | 孙晓晖 |
地址: | 21301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c 轧机 中间 辊辊身端部 倒角 磨削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包括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和辊身端部倒角磨削工艺;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是将辊身端部倒角设计为R(3000~5000mm)×(80~120mm),单边落差为1~1.5mm;或者设计为(20~50°)×(30~70mm)+R(800~1200mm)×(30~70mm)。本发明的磨削方法通过对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磨削工艺,从而能够避免高硬度工作辊对低硬度中间辊边部形成挤压而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而解决了中间辊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接触疲劳应力而导致端部环裂和剥落等失效问题,降低中间辊的非正常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HC六辊轧机中间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
背景技术
HC六辊轧机主要通过工作辊弯辊/中间辊横向窜辊、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等方式实现对板形的控制。弯辊和窜辊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板形质量控制问题,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轧辊综合性能要求也很高。
由于辊系间接触应力分布状态始终处于动态过程,而中间辊硬度低于工作辊,因此在轧制过程中会承受高硬度的工作辊对其挤压而产生接触疲劳和应力集中。而中间辊辊身边缘承受较大的接触应力则会导致中间辊辊身端部剥落或环裂。中间辊过早剥落或环裂,不仅容易造成轧制事故,而且会导致中间辊直接报废,不管是在安全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辊系间应力集中的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包括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和辊身端部倒角磨削工艺。
所述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包括两种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A:将辊身端部倒角设计为R(3000~5000mm)×(80~120mm),单边落差为1~1.5mm;优选为R4000mm×100mm,单边落差为1.25mm。
技术方案B:将辊身端部倒角设计为(20~50°)×(30~70mm)+R(800~1200mm)×(30~70mm);优选为35°×50mm+R1000mm×50mm。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均能够增大中间辊端部与工作辊在轧制时的间隙,避免中间辊端部在使用中与工作辊接触,其中技术方案A加工性能更优,而技术方案B效果更佳。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本发明的磨削方法通过对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磨削工艺,从而能够避免高硬度工作辊对低硬度中间辊边部形成挤压而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进而解决了中间辊在使用过程中承受接触疲劳应力而导致端部环裂和剥落等失效问题,降低中间辊的非正常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设计的倒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设计的倒角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磨削方法如下:
①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
参见图1,本实施例将HC六辊轧机中间辊辊身端部倒角结构设计为R4000mm×100mm,单边落差为1.25mm。
②辊身端部倒角磨削工艺。
直接在HERKULES数控磨床上进行磨削,在磨削参数输入栏中输入磨削半径R4000mm,宽度设置为100mm,这样输出一条磨削曲线,自带系统则按该曲线进行磨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宝钢轧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27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