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0715.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76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应汉杰;刘娜;陈勇;任培芳;奚迅;陈天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0;C12P13/08;C12R1/19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0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敲 fima 基因 重组 大肠杆菌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中的fimA基因失活,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发酵产敲除大肠杆菌中fimA基因,对大肠杆菌发酵产L‑苏氨酸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增加L‑苏氨酸的产量的同时可以缩短发酵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L-苏氨酸是由W.C.Rose在1935年从纤维蛋白水解产物中分离和鉴定出来的一种氨基酸,它是人体和动物所需的八种氨基酸中仅次于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第四种必需氨基酸。由于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L-苏氨酸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和医疗方面。最近几年,由于L-苏氨酸的作用十分广泛,国际市场对苏氨酸的需求高速增长,而未来苏氨酸的市场仍将快速增加,苏氨酸已成为需求量增长最快的氨基酸品类之一。
目前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蛋白质水解法、化学合成法3种,而现在微生物发酵法占有主流生产方法,具有节约资源,成本低,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工业微生物菌种广泛应用与各种生产中,特别是工业微生物载体系统的构建,为优良的L-苏氨酸生产菌株的筛选和产酸水平的提高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使微生物直接发酵法生产L-苏氨酸成为一种最优最佳的工业化生产方法。大肠杆菌产苏氨酸现在普遍运用到微生物发酵实验中,其优点是菌种繁殖快,发酵周期短,成本低等特点,但相对于氨基酸行业的需求,虽然产量稳定增加,但是速度还是比较慢。因此基因工程菌高产氨基酸的改造成为生产应用中的重中之重。
大肠杆菌Ⅰ型菌毛由fim操纵子编码,包括fimA-fimH。本发明选择fimA基因进行分子研究,fimA基因是Ⅰ型菌毛的结构基因,由fimA基因编码的亚单位FimA是构成Ⅰ型菌毛的主要结构蛋白,约占Ⅰ型菌毛总蛋白的95%以上。也是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关键基因和毒力因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株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以提高大肠杆菌发酵制备L-苏氨酸的产量。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上述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最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上述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在发酵制备L-苏氨酸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该大肠杆菌中的fimA基因失活,所述的失活是指在该菌株中fimA基因失去编码得到正常蛋白质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中将大肠杆菌中fimA基因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但选用其他基因替换fimA基因,或者在fimA基因中插入其他基因片段均可以使fimA基因失活,所述fimA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其中,所述大肠杆菌为CIBTS1688,大肠杆菌CIBTS1688赠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所述大肠杆菌CIBTS1688已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进行保藏,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5233,菌株号为CIBTS1688,其具体信息已在申请号为201510199036.1的发明专利中公开,
其中,所述大肠杆菌的fimA基因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替换后在大肠杆菌的基因组上原fimA基因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
上述敲除fimA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质粒PKD46(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电转入大肠杆菌CIBTS1688中,筛选出带有PKD46质粒的重组菌,培养重组菌,用L-阿拉伯糖诱导,再将L-阿拉伯糖诱导后的重组菌细胞制备成感受态细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0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丙烯酸降解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启动子组合控制的动态调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