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的尿液蛋白标志物及其诊断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1184.4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0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友鹤;李育秋;张琳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0/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移植 标志物 卵巢癌 病程监测 尿液蛋白 尿蛋白 诊断 细胞粘附分子 酒精脱氢酶 磷酸三酯酶 差异蛋白 大鼠卵巢 精氨酸酶 人卵巢癌 早期诊断 质谱分析 二甲基 甲硫醇 氧化酶 抑制剂 癌细胞 解离 尿液 无创 蛋白 | ||
本发明涉及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的尿液蛋白标志物及其诊断用途。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利用大鼠卵巢癌细胞腹腔移植瘤模型和质谱分析获得的尿蛋白标志物,在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的诊断、病程监测中的用途,所述尿蛋白标志物选自细胞粘附分子4、酒精脱氢酶1、N(G),N(G)‑二甲基精氨酸酶1、甲硫醇氧化酶、磷酸三酯酶相关蛋白、Rab GDP解离抑制剂β等。本发明中获得的尿液差异蛋白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的早期诊断、病程监测提供一种更简单、快捷、无创的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具体涉及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相关的尿液蛋白标志物。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利用上皮性卵巢癌的腹腔移植瘤大鼠疾病模型和质谱分析蛋白组学技术获得的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诊断和/或监测相关的尿液蛋白标志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疾病生物标志物是与病理生理过程相关的可测量的变化,用于诊断疾病、监测病程、预测疾病预后和评估治疗效果等。
尿液作为机体经由泌尿系统及尿路排出体外的液体排泄物,不受稳态机制的调控,能够富集全身的变化,而且早期、敏感,尿液是理想的疾病标志物来源。因其变化早又敏感,可以反映各种疾病早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就是潜在的疾病标志物[1]。尿液蛋白质组技术(urinary proteomics)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分析工具,可以在尿液里挖掘疾病相关的早期生物标志物,目前尿蛋白组分析深度可鉴定到6000多个蛋白[2]。在疾病标志物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是女性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卵巢癌死亡率却占各类妇科肿瘤的首位。有研究统计,卵巢癌死亡率占女性癌症总死亡率的5%[3]。卵巢癌治疗效果差、发生转移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该病发病隐蔽,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因为卵巢位于下腹部的隐蔽部位,早期肿块(I-II期)较小不易觉察,病人也仅感觉精神较差、易疲劳、食欲不佳等非典型症状。由于卵巢的胚胎发育、组织解剖及内分泌功能较复杂,早期症状不典型,术前鉴别卵巢肿瘤的组织类型及良恶性相当困难,大约60-70%的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III-IV期或诊断时伴有腹腔转移,腹腔转移的部位常有对侧卵巢、大网膜、膈肌、小肠、肝。仅有25%患者在I期发现,此阶段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达95%以上,而III、IV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则只有20%左右,且因治疗而生活质量差。术后不及时监测,极易复发并危及生命。目前临床的诊断方法有B超检查、X线检查、CT及磁共振检查等,主要的筛查方法是经阴道超声检查,血清CA-125等,一直以来,虽然血液卵巢癌标志物、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皆因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问题而备受困扰,手术、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等治疗手段有所改善,但治疗效果预后差[4]。尽管近年来卵巢癌的诊断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仍然有很多病人未能以现有的诊断技术在卵巢癌的早期阶段进行诊断。为了减少卵巢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要考虑针对卵巢癌的新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和过程检测的方法[5]。
卵巢癌腹腔移植瘤又称卵巢癌转移性腹膜肿瘤(peritoneal metastaticcarcinoma),是癌细胞经血路腹膜转移或腹膜直接种植生长所致,多继发于腹腔内大网膜、肝、结肠等器官的的恶性肿瘤,转移性腹膜肿瘤主要发病部位是腹腔内器官,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和残余微小病灶的存在,是腹腔内恶性肿瘤术后复发和腹膜转移的关键因素,极易种植于手术解剖损伤的腹膜表面、裸露的间皮下结缔组织上,从而引起术后局部复发和转移病人。此阶段的患者病情发展快、预后差,临床治疗难度大,多需采用联合治疗措施,更需要早发现,及时监测,尽可能早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11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