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331188.2 申请日: 2018-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9625323B 公开(公告)日: 2021-07-20
发明(设计)人: 张皓;杨驰航;王文彬;石恒;郭建新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主分类号: B64G1/10 分类号: B64G1/10;B64G1/24
代理公司: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代理人: 杨立;陈熙
地址: 100094***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卫星 化学 推进 方法 系统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根据发动机推力及单次推进时长约束,选取卫星从GTO向GEO化学推进变轨的停泊轨道;根据所述GTO、GEO和各停泊轨道的轨道参数,分别计算每次变轨所需的速度增量和推力方向;根据所述速度增量计算每次变轨的机动时间和机动开始时刻。本发明将各次变轨的机动开始时刻、机动时间和推力方向作为初值进行分次优化,从而得到了单观测站约束情况下由GTO至GEO的轨道转移的高精度化学推进解。本发明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并且能够较为容易地扩展到至IGSO轨道的转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轨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导航卫星(例如北斗卫星)通常位于地球静止轨道GEO或者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从地面发射之后,运载器将卫星转移至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轨道,之后卫星利用自身的推进系统完成GEO/IGSO的入轨飞行。

航天时代以来,化学推进一直是航天器轨道机动的主力。虽然近些年电推进逐渐崛起,但是在可见的未来里,化学推进依旧有推力大,机动时间短等难以替代的优势。在轨道的转移过程中,化学推进能使航天器较快入轨。

由于化学推进的上述优势,在解决变轨问题时,常使用脉冲假设简化问题。论文“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impulsive approximation.AIAA Journal,Vol.4,No.8(1966),pp.1417-1423.”中给出了脉冲假设的理论依据,说明在化学推进弧段较短时与理想脉冲假设误差较小。因此对于无约束的GTO至GEO的轨道转移,理想情况下可通过一次远地点机动完成。

而在实际工程任务里,转移过程常有测控、单次最大点火时长、化学推进弧段误差等诸多约束。目前,我国的测控站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尚较为稀疏,因此考虑单观测站约束下GTO至GEO的变轨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论文“嫦娥一号卫星的地月转移变轨控制[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08(01):44-50.”分别选取了轨道周期为16h、24h以及48h的三个与地球自转周期匹配的停泊轨道,使用了数次远地点变轨在满足观测、点火时长约束的条件下完成了嫦娥一号奔月的变轨要求,但该方案是仅针对于嫦娥一号奔月任务做的变轨设计,并不适合从GTO至GEO的轨道转移。且其只给出了方案设计结果,并未给出详细的方案思路及设计过程,不具有通用性。

除此之外,GEO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由于天然的动力学特性,GEO卫星能够对固定区域进行全时、长期覆盖,具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的在轨卫星中有近三分之一位于GEO。

论文“Operationally Optimal Maneuver Strategy for Spacecraft Injectedinto Sub-Geosynchronous Transfer Orbit.40th COSPAR ScientificAssembly.Vol.40.2014.”设计了印度的GSAT-12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变轨过程。卫星的初始轨道为近地点高度284km、远地点高度21000km、倾角为18°的亚GTO轨道。提出并分析了三种变轨策略,均由数次近地点与远地点变轨组成。该方案依据经验与具体任务需求制定的变轨策略,因此其设计方法仅适用于特定任务,对于其它类似任务只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意义,且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双观测站,不适用于单观测站的情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卫星化学推进变轨方法,针对卫星从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向地球静止轨道GEO采用化学推进变轨的场景,包括:

步骤1、根据发动机推力及单次最大推进时长约束,依次选择一个或者多个变轨过程中的停泊轨道;

步骤2、根据所述GTO、GEO和各停泊轨道的轨道参数,分别计算每次变轨所需的速度增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1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