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板的双电极自动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2124.4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2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莫中华;谢新堂;陈瑾琪;秦建国;孙启荣;丁佐鹏;文元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167 | 分类号: | B23K9/167;B23K9/235;B23K9/3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68 | 代理人: | 刘闯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厚板 焊丝 焊接电流 焊接电压 焊枪 双电极 自动焊 机械性能检查 电极间隔 电流极性 焊接作业 拼板焊接 生产效率 性能检查 装配间隙 焊缝 电极 焊接处 后倾 坡口 前倾 焊接 生产成本 自动化 检查 交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板的双电极自动焊工艺方法,两个电极相互独立,电流极性均为交流,按位置前后分别称为L极、T极;L极焊丝直径4.8mm,焊枪前倾角度0°~5°,焊接电流800~1800A,焊接电压38~48V;T极焊丝直径6.4mm,焊枪后倾角度0°~15°,焊接电流800~1300A,焊接电压35~45V;两电极间隔30~50mm,焊接速度35~60mm/min;焊接处采用X型坡口,坡口角度85°‑100°,留根长度28mmmm,装配间隙最大1mm。本发明实现了厚板的自动化拼板焊接,降低了焊接作业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焊缝的内部检查、机械性能检查、理化性能检查均满足船级规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极焊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厚板的双电极自动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焊接,也称作熔接、镕接,是一种以加热、高温或者高压的方式接合金属或其他热塑性材料如塑料的制造工艺及技术。焊接通过下列三种途径达成接合的目的:熔焊——加热欲接合之工件使之局部熔化形成熔池,熔池冷却凝固后便接合,必要时可加入熔填物辅助,它是适合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焊接加工,不需压力;压焊——焊接过程必须对焊件施加压力,属于各种金属材料和部分金属材料的加工;钎焊——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做钎料,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互相扩散实现链接焊件。适合于各种材料的焊接加工,也适合于不同金属或异类材料的焊接加工。
现代焊接的能量来源有很多种,包括气体焰、电弧、激光、电子束、摩擦和超声波等。除了在工厂中使用外,焊接还可以在多种环境下进行,如野外、水下和太空。无论在何处,焊接都可能给操作者带来危险,所以在进行焊接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焊接给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烧伤、触电、视力损害、吸入有毒气体、紫外线照射过度等。
在船舶建造中,对于厚板的焊接常规的采取手工焊条焊接或半自动CO2焊接,所对应的焊接坡口的焊接道数、层数随着板厚的增加而增多,焊接作业的劳动强度较高,建造成本也上升。此外,焊工手工焊接自身操作水平的不同使得焊缝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且焊接作业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厚板的双电极自动焊工艺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厚板的双电极自动焊工艺方法,两个电极相互独立,电流极性均为交流,按位置前后分别称为L极、T极,所述L极焊丝直径4.8mm,焊枪前倾角度0°~5°;所述T极焊丝直径6.4mm,焊枪后倾角度0°~15°。
优选的,焊接时采用X型坡口,坡口角度85°-100°,留根长度28mm,装配间隙最大1mm。
优选的,焊接步骤如下:
A、清理坡口内的异物;
B、在坡口中央采取定位点焊接固定;
C、正面焊接,在引弧板上L极焊丝先行起弧,同时台车开始行走,当T极电极行走到L极起始位置时起弧,焊接完成后在收弧板上熄弧;
D、翻身后焊接反面,无需清根,步骤同步骤C;
E、最后清除焊渣,检查焊缝外观,如有缺陷需进行修补。
优选的,所述L极、T极电极间隔30~50mm,焊接速度35~60mm/min。
优选的,所述L极焊丝焊接电流800~1800A,所述T极焊丝焊接电压38~48V;焊接电流800~1300A,焊接电压35~45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21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