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方法及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3057.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5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穆维平;杨宜冰;王静;夏月琴;方锣泽;张强;程双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尹婷婷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虫 臂尾 线粒体 测序 扩增 尾轮 种群 形态学 大规模培养 超微结构 结果可用 系统发生 序列测定 提取臂 对臂 混杂 死亡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方法及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取臂尾轮属轮虫DNA;PCR引物扩增及序列测定,所述PCR引物为Cytb1S:5’‑TWGATYTWCCTTCTCCHGC‑3’;Cytb1R:5’‑GGWGAYGCWGCWGGACAD CTHCC‑3’;系统发生分析。/本测序方法中所设计的PCR引物可以扩增出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结果可用于对臂尾轮属轮虫进行精确鉴定,解决了利用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存在的鉴定困难,使得在大规模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减少种群混杂带来的种群竞争而造成轮虫减产甚至大量死亡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方法及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轮虫(Rotifera)是一类营浮游、底栖或周丛生活的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一般体长大小在50-2000um之间,属于轮虫动物门。早期的轮虫研究集中于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由于轮虫外形的多样,生态习性各不相同,其超微结构和生化性质也缺乏深入的了解,致使其进化途径一直难以定论,随着轮虫研究的深入,已形态学数据已经不能满足轮虫部分种类鉴别和系统进化研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方法及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利用六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基因Cytb的部分DNA测序来对臂尾轮属轮虫进行鉴定,丰富利用线粒体基因组部分DNA测序进行鉴定的方法。解决了利用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存在的鉴定困难,使得在大规模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减少种群混杂带来的种群竞争而造成轮虫减产甚至大量死亡的可能性。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测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提取臂尾轮属轮虫DNA;
(2)PCR引物扩增及序列测定,所述PCR引物为Cytb1S:5’-TWGATYTWCCTTCTCCHGC-3’;Cytb1R:5’-GGWGAYGCWGCWGGACADCTHCC-3’;
(3)系统发生分析。
步骤(2)中,扩增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min;94℃变性30s,50℃退火50s,68℃延伸1min,共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4℃保存。
所述PCR引物中的碱基W、Y、H、D均为简并碱基,四者分别代表的正常碱基依次为A/T、C/T、A/T/C、G/A/T,“/”代表“或”的关系。
本发明还提供了根据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部分DNA序列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对六种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基因Cytb的部分DNA测序来对臂尾轮属轮虫进行鉴定,通过对臂尾轮属轮虫线粒体基因CYTB序列的比对,包括A、C、G、T碱基的含量、变异位点、简约信息位点等来对臂尾轮属轮虫进行鉴别,可以在大规模培养轮虫的过程中,减少种群混杂带来的种群竞争而造成轮虫减产甚至大量死亡的可能性,可对红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等臂尾轮虫可进行精确鉴定。
具体实施方式
本鉴定臂尾轮属轮虫的方法所用生物材料为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镰形臂尾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剪形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挑取每种轮虫单个个体,单克隆培养,其中红臂尾轮虫、方形臂尾轮虫采用Gilbert(1963)配方,其余几种采用原地方水样过滤后作培养液,温度与采集时环境温度基本保持一致,所用食物为以HB-4培养液培养的,处于指数生长期的斜生栅藻,当单个克隆轮虫个体数目达到一定多的量的时候,用25μm孔径滤网滤出轮虫,并以无菌蒸馏水冲洗,Eppendof管收集,置于-20℃冰箱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师范大学,未经安徽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0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