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预混冷凝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3261.X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2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胜;殷红;王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实好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8/00 | 分类号: | F24H8/00;F28D7/02;F28F9/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何祖斌 |
地址: | 610213 四川省成都市双***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容纳壳体 螺旋热交换器 分离元件 出烟口 冷凝交换器 流通腔室 收集腔室 进水管 内顶壁 全预混 容纳壳 连通 出水管连通 热交换单元 室内 热交换率 出水管 流通腔 扰流板 容纳腔 体内部 盘状 烟气 轴向 体内 延伸 流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预混冷凝交换器,属于热交换单元领域。本发明包括容纳壳体,容纳壳体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容纳壳体顶部还设置有出烟口,容纳壳体内部安装有螺旋热交换器,螺旋热交换器的两端分别与进水管、出水管连通;还包括盘状分离元件,分离元件设置于螺旋热交换器的轴向后部,且分离元件设置于出烟口靠近螺旋热交换器的一侧,分离元件顶部向容纳壳体的内顶壁延伸,并与容纳壳体的内顶壁连接;分离元件将容纳壳体内室分离为与出烟口连通的第一收集腔室、螺旋热交换器与容纳壳体之间环形的流通腔室,流通腔室与第一收集腔室连通;流通腔室内还设置有扰流板。本发明增加了烟气在容纳腔室内的流动时间,提高了热交换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单元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全预热混冷凝交换器。
背景技术
现有全预混冷凝热交换器最常用于壁挂炉等热交换装置,混合燃气燃烧产生的含有热量的烟气穿过全预混冷凝热交换器,对流经全预混冷凝热交换器中的水进行预加热,烟气所携带的热量被吸收而冷凝,加热后的水再流入壁挂炉中被热交换器使用。
现有全预混冷凝热交换器包括:外壳和逐层盘绕的环形的换热管构成,换热管为扁形的结构,外壳将换热管包裹,外壳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预混合后的燃气从进气口进入换热管的内环并燃烧,燃烧产生的热流向四周扩散以穿过换热管之间的间隙,在此过程中,热流与换热管内的水进行热交换;热流穿过换热管之后,在外壳内汇集并经出气口流出全预混冷凝热交换器。
授权公告号为CN106461266B的中国发明专利“热交换单元和方法”中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单元,该热交换单元包括:容纳壳体,其包括后壁、前壁和周缘侧壁;螺旋形状的热交换器,其包括供第一热传递流体流动的按照多个线圈的方式围绕螺旋结构的纵轴卷绕的至少一个管状管道并且安装在所述容纳壳体中;第二热传递流体的供给区,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传递流体热交换,所述供给区限定在所述壳体中,与所述热交换器同轴并且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在内部;用于收集第二热传递流体的第一收集腔室,其限定成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在外部,位于所述热交换器的径向外壁和所述容纳壳体的所述周缘侧壁之间;以及用于收集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第二收集腔室,其至少部分由至少一个分离元件限定界限。所述分离元件相对于所述热交换器安装在轴向外部位置以在所述分离元件、所述容纳壳体的周缘侧壁和后壁或前壁之间限定用于收集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的所述第二收集腔室,以此方式,所述第一收集腔室和所述第二收集腔室通过至少一个第一通道彼此流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第一通道被构造成允许所述第二热传递流体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周缘侧壁答题平行并且与所述周缘侧壁邻近地流动。所述分离元件14包括热交换部分,所述热交换部分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端部线圈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并且被构成允许所述热交换器的线圈形部分和所述第二收集腔室之间进行热交换,而所述热交换单元还包括允许流体从所述第二收集腔室流出的至少一个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限定在所述第二收集腔室的周缘中,位于容纳壳体的所述周缘侧壁的轴向端和所述后壁或所述前壁之间。
上述现有技术中提高了通过改善安装灵活性和轴向构造均匀提高了第一热传递流体和第二热传递流体之间的热交换能力,但是该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的分离部件使得燃烧后的第二热传递流体,比如燃烧器所产生的燃烧气体会很快的沿分离元件疏导出去。因此,申请人注意到,该技术方案还可以提高热交换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预混冷凝交换器,该全预混冷凝交换器能有效延缓烟气排出,进而提高热交换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实好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实好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3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