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及其浇筑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4438.8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2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邓历振;吴力斌;张宏闽;范德全;陈济熙;陈博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林捷 |
地址: | 35001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槽 混凝土分层 入模浇筑 隧道 主料斗 串筒 溜槽 浇筑 三通 分流 开窗 混凝土料 机构结构 施工效率 隧道内壁 上窗口 下窗口 中窗口 立面 纵面 | ||
1.一种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和设在隧道内壁面的模板,所述模板上沿隧道长度方向和纵向设有若干个用于通入混凝土料的开窗,所述开窗包括上窗口、中窗口和下窗口,所述隧道的一定长度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主料斗、两个三通分流槽、四个分流串筒和溜槽,在隧道的同一纵面内三通分流槽位于主料斗的两下侧,三通分流槽与主料斗通过第一溜槽连接,在隧道的立面内分流串筒位于分流槽的两下侧,分流串筒与分流槽通过第二溜槽连接,通往上窗口的溜槽为第三溜槽,第三溜槽与第二溜槽连接的下端部连接,通往中窗口的溜槽为第四溜槽,第四溜槽与连接分流串筒的旁通管连接;通往下窗口的溜槽为第五溜槽,第五溜槽与连接分流串筒的下通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三、四和五溜槽的进料端与出料端的高度差少于2.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窗口与下窗口在同一纵向方位上,中窗口位于上窗口与下窗口的中垂线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主料斗、两个三通分流槽、四个分流串筒和溜槽构成一组分层逐窗入模浇筑构件,沿隧道长度方向设有两组或三组分层逐窗入模浇筑构件,相邻的主料斗通过与浇筑台车连接的上通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的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料斗为矩形口状锥斗:上口尺寸50×45cm,下口尺寸47×23cm,高50cm;三通分流槽为矩形口状锥斗:上口尺寸40×25cm,下口尺寸35×18cm,高25cm;分流串筒为上部矩形口下部为圆形的锥斗:上部上口尺寸50×50cm,下部开口管径27cm ,壁厚3mm,高40cm;溜槽为弧形板:其宽34cm ,深10cm。
6.一种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浇筑机构包括隧道和设在隧道内壁面的模板,所述模板上沿隧道长度方向和纵向设有若干个用于通入混凝土料的开窗,所述开窗包括上窗口、中窗口和下窗口,所述隧道的一定长度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主料斗、两个三通分流槽、四个分流串筒和溜槽,在隧道的同一纵面内三通分流槽位于主料斗的两下侧,三通分流槽与主料斗通过第一溜槽连接,在隧道的立面内分流串筒位于分流槽的两下侧,分流串筒与分流槽通过第二溜槽连接,通往上窗口的溜槽为第三溜槽,第三溜槽与第二溜槽连接的下端部连接,通往中窗口的溜槽为第四溜槽,第四溜槽与连接分流串筒的旁通管连接;通往下窗口的溜槽为第五溜槽,第五溜槽与连接分流串筒的下通管连接;施工时,混凝土通过输送泵泵管泵入主料斗,经过三通分流槽、分流串筒和各溜槽导流至各相应的工作窗口,实现混凝土由下至上逐窗入模分层对称浇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最大下落高度不能超过2m,台车前后混凝土高差不能超过0.6m,左右混凝土高度不能超过0.5m,严禁单侧一次浇筑1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模板、钢筋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施工中如发现泵送砼坍落度不足时,不得擅自加水,当三层窗分层逐窗浇筑完成后,台车输送泵连管至拱顶进行混凝土冲顶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混凝土采用人工和附着式振捣器捣固密实;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底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当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按施工缝处理,衬砌砼接缝处必须进行凿毛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现混凝土分层逐窗入模的浇筑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施作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8MPa以上脱模;初期支护未稳定提前施作的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脱模;拆模时,混凝土内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结构内外侧表面温差不得大于15℃;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前不得拆模;二次衬砌脱模后,进行喷淋养护,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加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铁路建设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443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提式钢筋绑扎台车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式工字钢连接支架及钢拱架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