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336777.X | 申请日: | 2018-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7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8 |
发明(设计)人: | 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涛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E02B3/00;E02B3/10;E02B5/08;A01K61/10;A01K61/59;A01G2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池 河道 生态环境 改造系统 沉淀池 抛石层 防渗土工布 水生植物层 集水装置 人力物力 污染水体 物理结构 依次设置 植草砖层 种植土层 砾石层 清洁水 输水管 素土层 水坝 清淤 自净 连通 清水 置换 受损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沉淀池,过滤池及清水河道,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置拦沙槛,所述过滤池和清水河道之间设置通水坝,所述过滤池包括布设在河底表面上的抛石层,在该抛石层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防渗土工布及素土层、砾石层、植草砖层、种植土层和水生植物层,所述清水集水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清水河道连通。本发明可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受损严重,而采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和采取疏挖清淤方式治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破坏河道的物理结构,导致水的自净能力差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环境改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的增大,建设秀美山川、打造美好家园的理念深入人心。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体,这些废水中携带大量营养盐。由于氮、磷等元素的排入,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形成水华。且发出难闻的气味,河道退化严重,且河道缓冲带地区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面对河道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很多国家、地区和政府均对受污染的河道采取不同方式的治理,治理方法主要以使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和采取疏挖清淤方式为主,但这些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使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湖底的淤泥又会成为二次污染源,释放污染物,使清洁水被污染;采取疏挖清淤的方式挖掘出的污泥不是被弃置就是被填埋,由于污泥中往往含有病菌和过量的重金属,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污泥大量被弃置或填埋,最终作为资源用于土地,常常造成二次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综合治理的实际成果;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破坏河道的物理结构,导致水的自净能力差,同时可能会使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环境意识、生态观念的增强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造受损的河道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河道生态环境受损严重,而采用清洁水置换污染水体和采取疏挖清淤方式治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破坏河道的物理结构,导致水的自净能力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道生态环境改造系统,包括设置在河道上的沉淀池,过滤池及清水河道,所述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设置拦沙槛,所述过滤池和清水河道之间设置通水坝,所述过滤池包括布设在河底表面上的抛石层,在该抛石层的上方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防渗土工布及素土层、砾石层、植草砖层、种植土层和水生植物层,所述清水集水装置通过输水管与清水河道连通。
本发明河道改造系统首先经沉淀池的初步沉淀过滤对河水进行净化,继而经布设在河底表面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抛石层、防渗土工布及素土层、砾石层、植草砖层、种植土层和水生植物层,这些基质可压实底泥,防止底质悬浮和内源污染释放,并为植草砖层提供基础,防止发生基础沉降,植草砖层的设置可实现防洪排涝,同时也为水生植物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土工布隔土不隔水,可防止种植土流失,同时水体及植物根系可以穿透土工布,种植土层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可净化水体,营造水下、水上森林,打造立体优美的水体景观,再者,抛石层、砾石层和植草砖层形成生物膜,可为净水型微生物提供附着载体,水体可在抛石层、砾石层、植草砖层、水生植物根系层净化,从而全面提升和维持水体自净能力和感官效果。由上可知,该系统在保障河道水利安全的前提下,一体化快速推进河道生态改造进程,控制底泥内源污染、消减面源污染、恢复自然型河道生态系统,净化河道水体,弥补目前河道治理的技术单一和净化效果较弱等方面的不足。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植草砖层由复数块植草砖拼接而成,每块植草砖的规格为400*400*100mm,重量≥25kg/块,抗压强度≥60kgf/cm2,孔隙率≥15%。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拦沙槛选用浆砌块石,干砌块石,钢筋笼或者混凝土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涛,未经方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67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