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免疫印迹鉴定古代丝织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337421.8 | 申请日: | 201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7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秉;陈茹茹;周莲;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561 | 分类号: | G01N33/561;G01N33/577;G01N33/68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航联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304 | 代理人: | 侯兰玉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免疫 印迹 鉴定 古代 丝织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免疫印迹鉴定古代丝织品的方法,本发明首先将现代四种蚕茧中的丝素蛋白提取出来,然后使用桑蚕丝素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针对桑蚕丝素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两种抗体对四种丝素蛋白是否具有非特异性结合从而制备得到特异性良好的抗体。然后,提取古代丝织品中的丝素蛋白,使用两种抗体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古代丝织品,判断古代丝织品是否为桑蚕丝织物。本发明一方面将对古代丝织品的鉴定结果可视化,另一方面明确的得到了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对样品区域分子量结合的差异,结果准确,可靠度高,同时也避免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文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免疫印迹鉴定古代丝织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国就开辟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出土的丝织品是我国的宝贵遗产,但是丝绸作为一种蛋白质材料,在墓葬环境的酸,碱,盐,氧化剂,还原剂,卤素等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而发生降解,以至于外观严重受到破坏而腐朽,肉眼根本无法识别。使用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具有一定的挑战,给研究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免疫印迹鉴定古代丝织品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对古代丝织品进行鉴定,一方面将对古代丝织品的鉴定结果可视化,另一方面明确的得到了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对样品区域分子量结合的差异,结果准确,可靠度高,同时也避免了假阳性结果的出现,本发明为使用免疫印迹分析古代丝织品提供了指导方向。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免疫印迹鉴定古代丝织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取现代桑蚕茧、柞蚕茧、蓖麻蚕茧和栗蚕茧,分别以1∶90-110的浴比在0.4-0.6wt%的Na2CO3溶液中沸煮脱胶25-35min,重复上述操作至少2次,然后将脱胶后所得的丝素纤维与溶液分开,使用温水冲洗之后常温干燥。
2)配制铜乙二胺溶液,将步骤1)所得的四种丝素纤维分别溶解于其45-55倍质量的55-65℃的铜乙二胺溶液中,恒温保持50-70min,降温至20-30℃,用8-10wt%醋酸调节溶液pH值至8-9,紧接着使用滤纸过滤,然后使用截留分子量为7000-9000kDa的透析袋透析处理,透析前24h,每隔1.5-2.5h换一次水,24-48h每隔5-7h换一次水,之后每隔10-14h换一次水,70-80h后终止透析;将透析后的溶液冷冻干燥,制得四种蚕茧的丝素蛋白粉末,备用。
3)采用桑蚕茧的丝素蛋白粉末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兔子和小鼠,制备得到针对桑蚕丝素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4)采用TGX快速免染制胶试剂盒制备SDS-PAGE凝胶:搭置制胶架,短玻璃板朝里,长玻璃板朝外;将分离胶A液、分离胶B液、10%APS、四甲基乙二胺按重量比1∶1∶0.01∶0.001混合,注入搭好的两玻璃板之间,加入1mL异丙醇,置于37℃干燥箱中10min;待分离胶凝固,倒掉异丙醇;然后将浓缩胶A液、浓缩胶B液、10%APS、四甲基乙二胺按重量比1∶1∶0.01∶0.002混合,注入两块玻璃板之间至液体溢出,最后将梳子插入两块玻璃板之间放于37℃干燥箱中10min备用;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使分离胶液面压平,减少不均匀的分离胶对样品电泳时产生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3374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